第102章 不过一梦(1 / 2)

孙膑走了。来的时候,带着建功立业的满腔豪情,走的时候,只有压抑的痛苦和刻骨铭心的仇恨。从此,孙膑的一生被仇恨环绕。

匹夫报仇,背后或当面骂大街,甚至冲冠一怒,拔刀相向。文人报仇,用笔。武士报仇,用刀。兵家报仇,只有血淋淋的战争。

孙膑到了齐国,遇到了齐国重臣田忌。田忌门客众多,多不多一个孙膑无所谓。孙膑遇难,这就是不是机会的机会。孙膑想要报仇,就必须借重田忌的力量,想借重田忌的力量,就必须让自己这块金子闪光。

很快,机会来了,孙膑又抓住了。田忌赛马,上马对下马,中马对下马,下马对上马,二比一获胜。大家都很熟悉这个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在当时确实破天荒的第一遭,就像黑夜划亮的一根火柴,令人震惊。也因此,孙膑进入了齐国上层人物的视野,打开了自己复仇之路的大门。

有些人把田忌赛马的方法视为博弈的妙招,大为推崇。其实,这只是一时之计,不足为崇。田忌赛马的对象是谁?齐威王。赢了齐威王,齐威王肯定不高兴,为了区区一场赛马,得罪一个大人物,不划算。田忌赛马的重点在于淘汰末位者,末位者自此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成为牺牲品,不是末位者也从中看出了田忌们的冷血,丧失了一部分人心。唯一的赢家是孙膑,为了复仇只能不择手段。

孙膑赢了,能够左右战争。

随后经过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山东鄄城县一带),终于杀死庞涓。同门情仇一了百了,留下的只是故事和悲催的魏国从此衰弱下去,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

公元前340年,秦孝公22年,卫鞅看到曾经强大的魏国势弱,趁你病,要你命,举兵攻打魏国,俘虏了魏国公子。此战后,卫鞅被封为列侯,二十等军功爵位的最高级别,秦朝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人,好像就只有五个,威名赫赫,封地为於(河南西峡县一带)、商(陕西陕县一带),所以称为商鞅。可惜,显赫是地位带来的,不是个人终身拥有的,离开了位置,你是谁?商鞅不懂,估计懂也再也无法撤退,只有勇敢地一条路走到黑。

24年,两军又在岸门(河南许昌市一带)交战,攻击方依旧是咄咄逼人的秦军,这次俘虏了魏国将军魏错。

看这个名字叫的,果然是错了。人生有时候一步错,就是一辈子错。不怪名字,人生有时候还是看运气的。

后来,秦孝公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儿子秦惠文君即位。秦惠文君上位就是商鞅下地府的时间。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商鞅的死也是有原因的。期初,商鞅变法的时候,搞了个立木取信的把戏,大家都认同了,可一触及大家的利益,势必引起反对。万事都需要一段适应过程,习惯成自然。可商鞅等不起,他需要尽快建功立业,在秦孝公面前表现出自己能干的一面。这就是外来者的困境。新法执行过程中,还是太子的秦惠文君触犯了法律,应该受到处罚,秦孝公肯定不愿意,商鞅也不敢,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处罚太子的老师。什么理由,不能学生的错都是老师的过。典型的杀鸡给猴看的把戏,不过很好用。这只是其中一件事,权贵们早就恨之入骨,奈何有秦孝公在,只能埋在心底,连后槽牙都嚼碎了,就等着秋后算账呢。秦孝公死后,呼啦啦一大帮子人都要求处置商鞅。秦惠文君肯定也知道,商鞅变法是有利于国家的,这个时候处置商鞅,随了大臣们的愿,自己却要担为师报仇,处死功臣的坏名声。不过,秦惠文君没有办法,还要依靠这些人干活呢?虽然商鞅很能干,毕竟只是一个人,权衡利弊,商鞅只能死。一个人的死换来天下太平,秦惠文君的算盘打得很好。商鞅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面临危险,逃跑了。这一逃跑留下了口实,被认定为反叛。大帽子一压下来,商鞅没有了退路,最后被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