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同学相争(1 / 2)

公元前343年,秦孝公19年,影响力增强的秦国,在国际上玩得风生水起,连名义上的大老板周天子都很敬畏。周天子一尊重,怕惹得秦孝公不高兴,自己难受,顺应潮流承认了秦孝公霸主的地位。霸主不是那么好当的,当年的秦穆公一代英主,威震河东,最后临死的时候让三个良臣殉葬。那时候,人们讲究信义,一诺千金,答应了秦穆公,就一块在地下继续享受君臣之乐去了。这一败笔,让后人诟病至今。秦穆公也没有办法,表示很委屈,当时的理念和条件不允许自己做呀!

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前进。一切历史都是近代史,都是用来借鉴的。

秦孝公的改革不见得顺利,但是很成功,一跃成为领袖人物。诸侯们纷纷来祝贺,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很敬佩。秦孝公派公子少官率兵在逢泽和各路诸侯会盟,一同朝见周天子,赫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做派。

短短一句话,透露很多微妙的信息。率兵前往,是不是武力威慑,没有强有力的势力,谁会给你捧场。简单的来说,就是秀肌肉。逢泽这座城市在现在河南开封市东南,当时属于魏国的地盘,跑到人家的地盘上会盟,简直就是直接打脸。魏国无可奈何,捏着鼻子也认了,势力不如人,只好躲在屋檐下。朝见周天子的举动更是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演绎的淋漓至尽,谁不听话就是反对周天子。听谁的话,不是周天子,是秦孝公。大家都知道,大家玩得国际关系很溜,谁也不吃眼前亏。

魏国的悲哀在于虽然是大国,被人看不起,名声有时候真得很重要。其实三家分晋的魏国拳头很硬,对谁也不服气。可地理位置不好,赵国、韩国是曾经的小伙伴,东西两侧就剩下了秦国和齐国。秦国还好说,势力弱得时候还能够借助黄河和函谷关的地理优势御敌于国门之外。齐国可不行,一马平川,后面是大海,连躲藏的地方都没有。可齐国家底也是很雄厚的,不是任人欺负的。

21年,齐国在马陵打败了魏国。迁哥轻飘飘的一句话,掩盖了一段十分精彩的故事。故事里的事让后人津津乐道,故事的人妇孺皆知。那就是有名的鬼谷子的两个学生孙膑和庞涓。

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老师就是鬼谷子。要知道,鬼谷子可是历史上的传说,神龙见首不见尾,端的是一位享誉古今,却无人谋面的大能。人送外号,天下第一牛人。虽不出世,教的弟子却一个能过一个,搅得天下风云顿起。老师牛,学生们也个个不含糊。

两人一块上学,一块考试。考试总要有个上下输赢,对老师鬼谷子来说只不过是一种教学手段,成绩的好坏无所谓,毕竟学生的天分不同,只要学成就行。考试不过是一种手段,检验学习成绩的工具。可学生们可不这样认为,总是要比一个高下。这一比,比出了高低,也比出了气愤。有能耐的人不一定气量大,庞涓自认为自己比不过孙膑,表面上不说,心底里暗恨,提前下山追逐荣华富贵。

庞涓到了魏国,正值凭借本事很快就当了大将军。这个时候孙膑也学成下山,准备找工作。这一前一后在仕途上就有了差距。当官不仅仅是看本领的,资历很重要。聪明的孙膑,本来是齐国人,办了一件不聪明的事,没有回齐国老家发展,偏偏去了魏国。

原因当然是有的,一是三家分晋后,魏国在魏文侯和魏武侯的带领下逐渐成为国际上耀眼的标杆国家、明星国家,是最吸引人才的国家。比如像吴起、西门豹等大神都在魏国效力,连卫鞅也是先到的魏国,没有被重用才西赴秦国的。重用人、敢用人,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是魏国的金字招牌。大学毕业的孙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魏国发展。二是师兄在魏国已经当了大将军,自己去魏国自然有人罩着,办事比较方便。三是魏国是老牌的国营企业,是周天子的宗亲国,比新兴的秦国、楚国在人的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