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轮到秦躁公主事了。秦躁公的人生很糟糕,估计也会很急躁。第二年,南郑(陕西南郑县)来犯。看看,还是站在正统的秦国一边,本来是互相争夺的局面,现在说是别人来侵犯。这就是历史的规律,成功者总是正义的。这个时候的秦国还处于弱小阶段,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惧怕它。国家和人一样,弱小的时候总是会有人欺负你,连小小的南郑都不把你放到眼里。强大的时候,又难免受人诟病,背后指指点点,说你的坏话。正确的选择就是,走自己的路,让被人去说吧!
公元前430年,秦躁公13年,曾经失败的义渠来复仇,来势汹汹,很猛,一直打到了渭南。秦国的起步并不是很好,总要有一个过程,不过好在终于挺过去了,将义渠打败。秦躁公的记载很短,几乎没有什么内容,很快,14年过去了,秦躁公去世,他的弟弟秦怀公做了君主。
江山总要有人做主,可惜并不一定是君主做主。当了君主的秦怀公也想说了算,可大臣们并不一定支持,一个不高兴,就换一个君主玩。当年秦怀公躲在晋国,因为政治上的需要,大臣迎接回来,当了国君。本来意思是想让其当个傀儡的,可秦怀公有想法。秦怀公做了4年的君主,被持反对意见的下属们派兵围困了,不打不杀,不吃不喝。弹尽粮绝的秦怀公一看大势已去,别人又不愿意背负弑主的恶名,只好自己化解这场危机,自杀了。秦怀公的太子叫昭子,早就去世了,奇怪的是难道没有其他的儿子可以继承吗?不是的,谁做君主得符合大家的利益需求。于是,大臣就拥立了昭子的儿子,也就是秦怀公的孙子为君主,这就是秦灵公。
秦灵公岁数比较小,与大臣之间的矛盾也就少,彼此相安无事,国家的意志形成短暂的一致。第二年,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秦献公。公元前419年,秦灵公6年,秦派兵攻打晋的少梁城。少梁城为现在陕西韩城县一带,是河西之地的重要战略城市,是秦晋之间的战略要地,原来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时候,申侯联合西戎杀死了周幽王,秦襄公出兵救助周王室,有功成为诸侯。当时的周平王将少梁城封给秦襄公的叔父赢康,所以从渊源上应该属于秦国的地盘。不过,正因为是战略要地,所以经常在大国之间易手。目前,属于以后三家分晋的魏国。双方争夺的焦点。这一次战争打了两年,秦国暂时取得胜利。两年后,战争胜负的天平开始向魏君倾斜,魏军胜利后重新在少梁筑城。为了阻挡魏军西进,秦军则沿黄河修筑防御工事,13年修筑籍姑城,也在陕西韩城县一带,等于是拿下一小块地盘后修筑自己的城池,以便巩固统治。
不管秦灵公自己到底能够掌握多少势力,起码是名义上的国君,也做出了一些军事上的行动。对于君主来说,历史总是从攻城略地看成败的。从这一点看,秦灵公还是可以的。
秦灵公这一年死了,怎么死的,一笔略过,奇怪的是他的儿子秦献公没有接班,而是他的叔父秦简公接了班,也就是时候爷爷抢了孙子的位置。看来,秦灵公的分量不够,不能左右秦朝的局势。秦简公是秦怀公的儿子,也就是早死的昭子的弟弟,秦怀公死的时候,是孙子秦灵公接的班。很乱!其实秦简公当时才15岁,秦献公赵连11岁。君弱臣强,势必政局的动荡。没有强有力的控制力,很多事情总是掣肘,想做的事情办不成。没有赢得君王的赵连公子,是潜在的危险者,在秦国没法待下去,就偷偷跑到了魏国的河西之地。当时的魏国君主手下的大将就是赫赫有名的吴起,威震四方,很厉害,没落的秦国惹不起魏国,赵连得以苟活。
秦简公也不是凭借自己的势力上位的,公元前409年,6年的时候下令开始准许下层官吏佩剑。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佩剑,是身份的象征。从秦简公开始县级以下的吏可以佩戴,说明权利下移,非贵族化吏治得到加强,普通民众有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