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君弱臣强(2 / 2)

的话语权。因为失去了河西之地,无奈只好修筑洛河的堤坝,修筑河边的重泉城,势力范围进一步收缩。公元前399年,秦简公16年的时候,秦简公死了,儿子秦惠公即位。

秦惠公的理想依旧是夺回河西之地。可惜,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太遥远。曾经组织了一次50万大军的攻击战,结果被魏国的吴起率领5万二流部队打败了,从此一蹶不振。

秦惠公(第二位秦惠公)12年的时候,他的儿子出子(第二位出子)出生。13年,按照整体战略布局开始攻打蜀地,夺取了南郑,这一年秦惠公死了。秦躁公二年的时候,南郑就侵犯过秦国,现在轮到秦国了。从相互厮杀情况分析,双方互有胜负,说明形势很乱,群雄并立。人生就是不断的竞争,不在竞争中前进,就在血泊中倒下,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秦惠公干了一件事,就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秦惠公死了,儿子出子即位,可史学家们不认同出子,连个名号也没有。原因就是没干长。

出子执政的第二年,就又被大臣们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仅仅两岁的出子自然不能亲政,他的母亲也不是能干的人,事事听从娘家人的主意,引起了其他大臣们的不满。这个时候的秦献公赵连已经40来岁,看得到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但是又不愿意借助魏国的力量,因为一个国君的人情是需要用国家的利益来偿还的。秦献公就是秦献公,偷偷联系了一下国内的大臣们,很大一部分人都很拥护。秦简公在位的时候丢失的河西之地,政治上失去了人心。秦惠公的50万军队打了败仗,伤亡将士的亲人肯定有怨言,大臣们也不舒服。经过上下联系,大臣们偷偷把秦灵公的儿子秦献公从河西之地(当时属于魏国)接回来,杀死出子和他的母亲,连尸首都沉入深渊。

原来失去继承权的秦献公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时局的变幻并不只是依靠个人的努力,一个网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每个人的利益冲突都在这个小环境内发酵,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冒出一个泡泡。

秦穆公执政的时候,没有向晋国一样频繁地更换国君,国力大增,这个阶段,秦国也像中了魔咒一般,频繁地更换,晋国反而在三家分晋后才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此消彼长,晋国原来能够和晋国抗衡,现在连分家之后的一个魏国都无可奈何,被重新夺走了河西之地。秦穆公之后,秦国失去了东进争霸的机会,中原大地上基本是晋楚两国轮流坐庄。晋国略有优势,毕竟是老牌子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