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边镇破落户(4 / 6)

正是因为如此秦母才让秦臻石敬重,让秦母有个舒畅的晚年是必须的。

只是这个事情如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想一想今后二十三十年中原烽火连连,最终建奴入主中原,中原再次陆沉的局面,而登莱正是一个主要的战场,哪里还有一个安生可言呢。

简单喝了点粥吃了点炊饼,秦延返回房内整理了一番再次返回正堂。

秦臻石在秦母引领下进入正堂旁的一个偏房中,此间摆放着一个供案,案上供奉着牌位和香炉,后面悬挂着一副画像,正是秦臻石的老爹秦秩的画像。

这位昔日的秦家家主三缕长髯,面色冷峻,一身鱼鳞甲,倒也颇为英武。

秦臻石上香叩首,这是他每番离家必备的功课。

此番则是另有一番滋味。

秦臻石郑重的叩首多次,也许秦秩早在他懂事前就因伤患复发逝去,如今只留下淡淡的影子,但是今时今日秦臻石叩拜的乃是当年在鸣梁海战中斩首十三名倭寇的英雄,可不简单的是秦臻石的父亲。

当年万历援朝之战可不是国内的剿倭之战,国内的所谓倭寇大部分都是打着倭寇旗号的假倭,战力只能说一般,朝鲜之战明军是和倭国战国中历练出的倭寇精锐决死战,先后两次援朝,十余场大战,小战百数,拖延六七年之久,可说惨烈无比,双方都是损失惨重。

就是面对倭国各封国的精锐,秦秩追随名将宋子龙等人砍杀倭寇十三人,可谓勇猛无匹,这是后世军人对大明保家卫国的军人的敬意。

秦臻石前所未有的郑重叩拜,加上方才秦臻石的暖心之语,让秦母愈发的泪眼婆娑,她双手合一,

“老爷,三郎长大了,老爷要保佑三郎平安无事,早日接任您的官职才是,”

秦臻石走在一条斑驳的石板路上,两侧是两三层的楼宇,牌匾上面霍然都是繁体字,身穿各家各号衣装的店伙们向着来往的人群卖力的招呼着。

秦臻石此时此刻只能收拾情怀,好生打量着四周本体熟悉而他却是极为陌生的一幕幕登州水城的街巷,向着城北的登州水师大营前行,只能说和他后世看到的清明上河图的情景类似,只是有一样决然相反,清明上河图那是清平时期的场景,而此时的登州却是战地。

越往北城走,街道上越发的拥挤,此时正值辰时初,真是寻常百姓出来寻觅活计吃食的时候,两侧的很多食铺都是忙碌的紧。

这倒也罢了,关键是路边两侧到处是衣衫褴褛沿途乞讨的大股人潮。

这是数年来愈演愈烈的南下辽民潮,萨尔浒之战,辽阳沈阳之战后,辽东局势急转而下,无数的辽民被迫向南逃离,临近辽西的从陆路逃入京畿一带,而辽南复州、海州、金州等各地百姓很多乘船出海,结果流落在庙岛群岛一线,还有很多人逃到了登州,这些辽民有过百万众,当真是国难时刻,场面无比凄惨。

很多辽民被迫成为了最底层的佃民,渔民,甚至成了各处堂口帮会打行的帮凶。

只能感叹乱世之时,只有黑涩会和娼妓有个大爆发,余者尽皆凋零。

当然也有很多体弱多病的,或是妇孺成为了眼前的流民。

登州作为这个海路上的最大城市吸纳了最多的辽民在此,也因此流民处处,成为街道一景了。

登州等处的百姓对这些辽民的苦痛早就见怪不怪了,辽民苦不假,但是谁也不是救世主,都是蚁民一个,真的爱莫能助。

甚或因为辽民众多抢了很多当地百姓的饭碗,或是因为偷盗甚多,引得当地百姓和辽民冲突不断,登州一线的治安极为的混乱。

秦臻石从这股人流中分开前行,他身材高大,一身明军的鸳鸯战袍,虽然大明的军卒地位低微,但也不是这些流民敢招惹的,走的倒也通畅。

此时一个一身员外装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