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服于君王的政令;如果君王不纠正那些错误的行政行为,任用那些邪恶不正的人,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的话,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好!继续说!” “是!乐伯伯!”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此话何解?”乐歌问。 “先生说!”曾参应道“这段话很长的,得一段一段说。” “说!” 曾参只得说道“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当政者该怎样去引导呢?先生说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给他们一个好印象,他们就会尊敬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给百姓树立一个好榜样,他们就会尽忠于你;宣扬高尚的事迹,去教化、感化丑恶行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哦?” “有人对先生说你为什么不从政呢?先生回答说《尚书》上说最好的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孝推广开来,也就相当于从政了,还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你先生认为他在推行孝道,也相当于在从政、施政?” “是!先生说相当于从事政事!” “哦?”乐歌应道“继续往下说!”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什么意思?” “先生说:做人如果不讲信用的话,那是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没有輗、軏的连接,车子靠什么行走呢?还不散了架?” “好!”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什么意思?”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查证一下!所废除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查证一下!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也会继承现在的礼仪制度,将要废除的和有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预知的。一百世以后,也是可以查证到现在的礼仪制度的。因为!一切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什么意思?我没有听懂?” “先生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什么意思?我没有听懂?” “先生说不是你的祖先、尊长、还有那些不应该祭祀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就是怯懦。” “什么意思?我没有听懂?”乐歌又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的是传承!说一切都是有传承的,而不是随意和凭空想象出来的。是对的,我们要坚持!不然!就是怯懦的表现。从政、为政也一样!要坚持真理、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