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这才笑道“子路他脾气暴躁、性子急,经常跟先生抬杠。所以!先生很不放心他,总是要多问一句,问他听懂了没有?不要不懂装懂!” “你为什么要说这些?要把这些编排进《论语》中的‘为政篇’?”乐歌问道。 曾参朝着乐歌摇头苦笑道“乐伯伯!你还不懂我的意思?我知道你懂,你是故意装着不懂来考我的,让我解读给你听!是吧?” “哪里呢?”乐歌一脸认真地说道“这回真的没有装!我是真的不懂!快说!这是怎么回事?你把这些不相干的内容编排进来了?这些!都应该编排进‘学而篇’啊?” “乐伯伯!你在考我!” “没有!快说!” “乐伯伯!你在考我!我觉得!这是教育啊?作为先生,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决定不同地教育方式。是不是?” “是!” “那么!作为君王、执政者呢?他们也应该和先生一样,注意到这些啊?要不然?怎么为重视教育呢?不懂教育,你又怎么能当好一个君王、执政者呢?是不是?” “哦?”乐歌一副恍然大悟地样子,说道“经过你这么一扯,就从教育方面扯到为政、执政方面来了!嘿嘿!有你的一套啊?” “先生说!执政者也要懂得教育!” “哦?” “执政者、为官者要是不懂教育,不懂人心,又怎么去推广、施行政策、律法呢?是不是?”曾参解释道。 “嘿嘿!有你的!曾子!我服你!”乐歌赞叹道。 “乐伯伯!那我就这么定稿了?” “嗯!” “乐伯伯!”曾参开玩笑道“这可是乐伯伯点头承认的,说这不是多余、累赘,这是正文!所以!我就这么定稿了!乐伯伯!” “就这么定稿了!让历史去评价吧!让后人骂我乐歌而不是骂你曾子!好了吧?”乐歌一副愿意担当历史罪人的样子,朝着曾参点头道。 “咳咳咳!”曾参见状,朝着乐歌看着,附和地假笑起来。 “说!继续往下说!往下读!我听着呢!”乐歌催促道。 “好!”曾参拿起竹简,又认真地看了起来。并且!还拿起笔,在竹简上涂抹起来。一番动作之后,把竹简放下,朝着乐歌看着。 “说!”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乐歌的眉头皱了皱,问道“什么意思?又是文绉绉地!用大白话解读一下!”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这一段的意思是子张要学习如何做官,谋取俸禄。先生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对于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对于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子张是谁啊?” “子张?”曾参应道“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是先生的学生。” 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卒年不详?,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年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子张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评为“性情偏激”,但广交朋友。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为“陈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宛丘侯”。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改封“颖川侯”。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进封“陈国公”,升十哲位。不久又称“陈公”。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称“先贤颛孙子”。 “终于说到‘为政’上面来了!好!”乐歌叫好道。 “是!乐伯伯!终于又回归到‘为政篇’主题上面来了!” “说!”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什么意思?” 曾参应道“鲁哀公问怎样做才能使百姓相信、信服呢?先生回答说应该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纠正那些错误的行政行为,人民就会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