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很重要,复归平民之身,意味着不再享有朝廷给予的宗室岁俸,需要自食其力,自谋生路。
换言之,可以参加科举,从文从武,经商务农!
朱元璋特别规定,允许这些身上流着皇家血脉的特殊平民,在左或右肩处绣上朱红色的带有“朱”字的日月图案,以显示其出自皇室的血脉。
此外,亲王由旁支入继者,取消旁推之恩,原为郡王者,除嫡长子外,其余各子仍袭镇国将军爵位,不得进封郡王;镇国将军入继者,其余各子仍袭辅国校尉爵位。
由郡王入继者,原郡封再袭之例也需取消。
朱元璋还另外修订了关于处罚宗室的规定。
对于那些自持超品地位,多行不义,违法乱纪,影响恶劣的宗室,若是亲王则降为郡王,若是郡王则降为镇国将军,若是镇国将军则降为辅国校尉,其他照比例,直至贬为庶人。
换言之,以后宗室子弟犯罪,朝廷必须根据其所犯罪行,轻的降爵,重的革除宗室身份,贬为庶民。
而最新版的《祖训》里,并没有宗室子弟继承爵位需要考核的规定。
也就是说,朱棣刚才所言的“考核”,乃是他新增的规制。
“陛下圣明!”
忽然,周王朱橚的一声高呼,盖住了朝堂上各种小声的议论。
韩王朱松也紧随其后,高呼道:“陛下英明!”
朱棣点了点头,对识时务的朱橚、朱松非常满意。
其他宗王与勋臣也不得不表态,纷纷发声,表示拥护朱棣的决定。
片刻后,朱棣望向郁新,接着道:“郁卿,朕现在可以回答你刚才的问题了。”
“新增置的子爵、男爵不再分等,且为流爵,定子爵岁俸三百石,男爵岁俸二百石。”
“臣户部尚书郁新,谨遵圣谕!”
郁新恭声跪地领旨,然后起身退回了班序。
按照朱高煦的设想,重启五等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好处。
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分封异姓功臣于海外建国的制度,激起大明官兵马上博取军功,光宗耀祖,福泽子孙的斗志。
另一方面,针对中低层官兵,将子爵、男爵当成一种荣誉,享有部分高爵者的特权,如上书朝廷、见官不拜之权。
如此一来,便可以给中下层官兵,一个博取低阶爵位的动力。
朱棣考虑到六部堂官的可能会联想到其他的事情,于是开口接着道:“至于外戚爵,照旧制,仍为流爵。”
外戚就是皇帝母亲或妻子的娘家。
历史上的明朝,皇后嫔妃大多选自平民或品级较低的官宦之家,因此外戚地位大多不高,且没有什么爵位,而皇帝常会以封爵的方式,提高外戚的地位,以示恩宠。
至于封爵高低,以及是否授予外戚实权,全凭皇帝一言而决。
如此方能体现出“恩由上出”,以示天子恩典。
朱棣目光落在礼部尚书郑赐、吏部尚书张紞身上,接着说道:“礼部、吏部听令。”
“臣在。”郑赐、张紞躬身出列,跪地接旨道。
“日后朕所封外戚,始封于三等伯爵,止封于一等侯爵。外戚若要获得实权官职,吏部需考核其治政能力,从七品以下做起,官阶止于正三品。若朕言错,你等礼部、吏部须得提醒。”朱棣朗声道。
张、郑二人齐声道:“臣吏部尚书张紞(户部尚书郑赐)领旨!”
两人领旨后,相续起身退回班序。
“爵以报功,汉高帝不功不侯,此最可法。朕今非吝封爵也,但无功受封,有功于国者又将何以待之耶!”
朱棣严肃的说道:“自今五等之爵不论品级,非有大功于国者,虽官至一品亦不得封。有大功于国者,虽官品不入流亦可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