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奏言道。
“陛下,解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为我大明第一才子,忠君直言,反被误为冒犯天听,耕田种菜,真是让天下读书人心寒啊!”
解缙的同乡好友胡广正想出列为解缙喊冤,忽然有一名官员抢先站了出来,禀告道。
他定眼一看,发现说话之人正是他与解缙的同乡好友王艮。
王艮去年秋季开刚入仕途,就被朱棣授为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太祖实录》。
或许是他很小就失去父亲,母亲培养他时经常说忠义岳飞故事的缘故,以至于他对朝廷忠心耿耿,恪尽职守,经常上书谈论时政,无所回避。
故而朱棣对王艮印象深刻,知道此人才华横溢,精通韵律,乃是去年江西乡试第一名。
正因如此,朱棣面对王艮对他的误解,不仅没有动怒,反而颇为欣赏王艮的正义直言。
“王修撰,在下已官复原职!”
就在大多数朝臣误以为王艮的慷慨激昂之言,把当今天子给怼的一言不发的时候,大殿最末端的角落里忽然响起了解缙的高昂之声。
王艮闻言一喜,接着面朝金台上的朱棣,跪地叩首,面露决然之色,大声说道:“微臣失言,差点有损陛下仁义之名,请陛下治臣大不敬之罪!”
“朕让太子传口谕给解缙,着他官复原职一事还未来得及公布于众。正所谓‘不知者不罪’,王修撰不知情,朕岂能怪罪于你?”
朱棣面带微笑,朗声道。
王艮再次叩首道:“陛下仁义,微臣感激涕零!”
“好了,起来罢!”朱棣乐道:“诸卿可还有其他事情要奏?”
“陛下!”
御史桂湛高声道:“臣为户部郁尚书鸣不平,郁尚书——”
“好了!”
朱棣开口打断了桂湛所言,道:“你们的意思,朕听懂了。”
“殚精竭虑,苦不堪言,尽力办差,反受针砭。你们都是忠诚侍主的贤臣啊!今日朕把话挑明了,不愿拉永乐新政这辆车,朕即刻换人。”
他也不给其他朝臣反应的时间,话锋一转,朗声道:“朱高燧?”
“儿臣在!”
站在宗王队伍里的赵王朱高燧急忙出列,激动的高声回应道。
朱棣下令道:“着你从今日起,统领泉州市舶司,明年九月之前,朕要看到万事俱备,准备迎接巡视南洋的船队回航。”
“儿臣遵旨,为永乐新政,儿臣愿效犬马之劳!”
朱高燧兴奋的如同打了鸡血,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说道。
“陛下——”
御史桂湛再次开口,他还想为郁新鸣不平。
“退朝!”朱棣霸气的打断了桂湛的话,高声道。
半个时辰之后。
宗王坊。
赵王府邸,后花园,凉亭之中。
宁王朱权与赵王朱高燧喝着茶,聊着天。
“别高兴的太早,这叫借力打力。用你这个赵王,去打压蜂拥而起的朝臣。你父皇这一手,厉害啊!”
宁王朱权端着茶杯,对朱棣任命朱高燧管理泉州市舶司之事发表了他的见解。
朱高燧不以为然的说道:“十七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昨日在殿上说了市舶司贪污一事,父皇马上就带人去郁尚书家查验。而我跟母后提了市舶司的差事,这不,父皇就给我了!”
他的言下之意是说朱棣与徐皇后还是疼他这个老三的。
“你可真是你父皇手里的一杆枪呀!”宁王嘴角带笑道。
朱高燧无所谓的说道:“能当父皇手里的一杆枪,并没有什么不好,等我把对手都消灭干净了,到那时父皇还能指望谁?”
“没那么简单,你以为你父皇能为了你,把他身边的倚重之臣全都清除干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