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遭遇敌人摇红旗、发现敌人摇黄旗、敌人众多摇青旗、人少摇白旗、地形问题摇黑旗等等。
因为步塘的机动能力太弱和过于凶险,还特别规定如遭遇伏兵,步塘如果没有遇害,可以允许随意逃脱暂时不回军中。等到大战结束,给塘兵每人一颗首级的战功奖励。
此外,塘骑获得情报只对主将传递,要是有塘骑回营汇报探查信息,不管是要紧还是不要紧的事情,都不许沿途官兵拦截盘问,只需要直接前往中军报告主将,之后主将再召集各部军官探讨。
如果有人敢在中途拦截塘骑盘问情报,即以军法处理。
而关于露营,明军明确要求要在营寨外一二里距离内修建烽墩,作为明哨预警。
看到有敌军来攻寨,按照人数点燃烽火,一般十人点小炬火、一百至二百人点大炬火、三百至四百人点两个炬火、五百至一千人点三个炬火并照此增加。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要求。就是必须对士兵的排泄问题进行严格管理,要在远离水源处开挖粪坑,但这个好像左良玉的部队根本没执行过呀!
由于小册子上林林总总的实在太多,李平也只能捡一些重点和感兴趣的先去重点记忆,他估计如果哪支部队全能做到,不说是精锐吧!也足够堪战了。反正他看到的那支在朱仙镇的明军部队就根本没做到多少。
看来左良玉的部队缺的并不是军事常识和指挥知识,训练和落实才是最大的短板。
不过,李平也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东西有些零碎,很多方面明显不全或有矛盾之处,应该是传授这些的人也只知道个皮毛,而赵进则印证了这一看法。
李平不得不慨叹左良玉部队的军事传统还真是一般,也难怪他的部队只是个三流部队。
一下子讲了这么繁多的内容,开始可能还觉得新奇,之后就主要是枯燥了,如果不是真的感兴趣,很难继续听的进去。
李盛才和刘世雄很快就有点坐立不住并抓耳挠腮起来,而且赵进讲的也基本没有超出小册上的笔记,无非就是更细一些并结合了一些事例,两人不可避免的冒了几句牢骚话,但也不算太过份。
一直听的颇为认真的史明不知怎的却突然大怒,并把两人全撵走了。直到等赵进终于讲完,史明非要硬拉着几人同去他营中饮酒,李平才明白过来。
史明应该是对昨晚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