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他们尽快赶到中军大帐开始军事会议,然后各自领取军事任务。
但左良玉退兵那次并没有用唢呐,而用了传令兵,可能是怕被友军和敌军也听到吧!他估计还想保持点隐秘。
再比如喇叭,它会被用到很多场合。
比如作战时,旗帜先点头指定方向,然后吹喇叭一声就是告诉士兵可以按照旗帜点头方向前进了。
然后喇叭还是控制部队统一就餐的用具。
吹喇叭一盪,火兵就要收拾灶坑开始做饭;吹喇叭第二盪,就是说饭已做好,各军按队伍编制去各自地点坐下吃饭;吹喇叭第三盪就是说吃饭时间已过,各军回到营地听候其他指令行动。
同时,喇叭也是火器部队的重要指挥方式。
明军是一支火器化很高的部队,而这一时期火器部队开火所产生的烟雾和噪音都是非常大的,靠电影里那种军官大喊“放”是很难指挥的,看旗的作用也不大,明军的火铳兵采取的就是喇叭指挥法。
此时的火铳部队因为装填缓慢的原因,大多采用的是三至六排轮射法。
火铳手听队长吹喇叭一声,第一排齐射,然后退回后排装填;再吹喇叭一声,第二排齐射,然后退回后排装填,依次顺序进行。
最后敌军靠到最近即将接战时,队长连续吹喇叭不停,所有火铳手齐射一轮后退回阵内,然后步兵听鼓声前进接战。
为了树立士兵听从旗帜和金鼓乐器的命令,明军特别要求士兵学习一个歌诀,歌词为:
“共作一个眼,共作一个耳,共作一个心,何贼不可杀?何功不可立?”
到了战场上,主将对各部队的指挥主要是五方五色旗,这是明军非常重要的一种指挥旗,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作战队形。
为什么说是作战队形,其实就是中军居中,前后左右分列布设的一种排兵方式,这是长期与机动性强的蒙古人作战而养成的一种四面向敌的阵型习惯。
五方五色旗即前方旗红色、后方旗黑色、左方旗青色、右方旗白色、中方旗黄色。
在作战时,主将令人将五色五方旗全部升起,各部就要按照战前指令位置摆好阵型,四面外向对敌,然后主将根据战局发展发布命令。
比如只举红旗就是要前部营兵准备听取号令,只举黑旗是要后部营兵准备,若五旗同举就是要全军准备。
当然,如果是超过数万人乃至于十万人以上的大兵团作战,五方五色旗也成了次等一级,主将就只能依靠塘骑来保持对各部将领的联系和指挥了,并在大方向上给与命令。
说到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塘骑。
塘骑可以理解为侦察兵+通信兵,干的就是在行军过程中探查敌情、汇报信息的任务,而在大会战时,精干的他们也是重要的联络兵。
通常在大军行军时,主将都是先派出塘报骑兵,南方地区因地形和少马的原因,也常有塘报步兵。
塘骑以塘为编制,北方通常每塘五骑,南方通常每塘十骑加十步兵或全步兵。当然这个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本军情况来。
每塘原则上在侦查时要注意彼此相望,不能脱离各自视线,一旦遭遇突发事件时要立即给大军示警。
而大军在行军时不管兵分几路,每一路都要设置塘骑,每路最多二十四塘。
这些塘骑之间相距一里,散布范围最大可达二十余里。遇敌时从前至后依次回返,以保证始终有一塘人马与敌接触并保持主将得到最新的信息。
可以说,塘骑就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
为解决紧急军情问题,塘骑还有旗帜通信法。使用旗枪时,左右急摇为突遇敌人,慢慢点动为发现敌人但还很远,画圆圈摇动就是遭遇敌大部队且危急了。
另外,塘骑也会辅用五色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