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家知道一个目标共同前进,王莽代汉前期就是给了所有人希望,在河东水患时,河东当地士大夫为了王莽描述的目标,自行完成了河东的赈灾,但是当天下人知道王莽达不到这个期许结果的时候,同样也要承受希望破灭后的反噬。
想到这里刘询开口说道“诸位爱卿,今日之会朕认为可以先开到这里,丞相和御史大夫,执金吾留下于朕商议立后与东南民变之事,身下九卿回衙,要尽快做出方案,在即将来临的朔望朝中供群臣,列侯商议!”
“喏!”群臣拜道
大殿中群臣陆陆续续的离去,只剩下刘询,霍光,韩增,魏相,赵充国,霍山等人。
刘询见大家已经发下手中的书简,这才继续说道“朕之发妻夫人许平君许氏,贤良淑德,肃雍德茂,温懿恭淑,有徽柔之质,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静正垂仪。
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宗庙,母天下,岂易哉!
唯许氏德冠口,乃可当之,不日朕亲授金册凤印,册后,为六宫之主!”
天子突然的立后昭命让霍光等人措不及防,但是此诏命在之前,霍光已经跟群臣明确表达了天子的意愿,也达成初步的共识。
东南民变在即,朝堂上是不能再有因为立后带来的纷争,所有的注意力都要集中在边关移民,关中官吏改制,东南民变身上。
想到这里霍光第一个起身拜道“许夫人,肃雍德茂,温懿恭淑,有徽柔之质,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静正垂仪,可为六宫之主,万民之母!”
剩下的人看见丞相已经表态,立马跟进拜道“许夫人,肃雍德茂,温懿恭淑,有徽柔之质,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静正垂仪,可立为后!”
刘询坐在上位看着霍光等人的表态,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丞相对东南流民有何看法?”
注“流民”是我国封建统治时期的一个历史现象。按照《明史.食货志》解释,流民即“年饥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也就是由于天灾人祸,百姓为了生存,被迫背井离乡,逃往深山大泽,觅一栖生之地。因此,封建统治者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流民”。从元代起,由于大量流民流落到鄂川陕豫交界的荆襄山区,于是这里便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流民集结地。
两汉时期,流民问题具有规模大、地域集中、持续时间长、呈放射状迁移和成分渐趋复杂等特点。除自然原因外,苛吏暴政、豪强兼并和战乱等导致了流民问题的出现。两汉政府采取限制、镇压和遣返,控制与安抚,入籍新地和修城池设郡县等措施安置流民;而返回故乡、死亡、入边地与城市、沦为奴婢、被收为兵、入居山林或参加农民起义,则是流民的基本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