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战争怪兽(1 / 2)

秦昭襄王的母亲是楚国人,姓芈,史称宣太后。这个芈太后可了不得,可以说,后期基本左右了历史的进程。不过可惜的是,迁哥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认为太后的事情不叫事,还得看君王的。这样一来,就抹杀了这些同志的功劳。

秦武王死的时候,秦昭襄王还在燕国做人质。燕人有燕人的想法,自己熟悉的人上位总好过陌生人上位,赶紧把秦昭襄王送回秦国。秦昭襄王运气不错,多方势力的角逐,他是胜利者。每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和别人不同的,一个君主的不同就造成了用人的不同,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决定一个人是否可用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信任,其次才是能力。臣子是君主手里的剑,首先要保证不会划破自己的手,才会考虑怎么刺破对手的心。人心最强大,人心最难测,一部中华史,就是一部心路斗争史。谁琢磨透了别人的心,谁就控制了别人的路。

元年,严君里疾担任丞相(里疾被封到了严地,也就是现在的四川荥经县,所以尊称为严君)。秦武王时期,里疾和甘茂是左右丞相,现在里疾的位置没有变,甘茂丢了原来的位置。丢掉丞相位置的甘茂是因为人言可畏,在自己做事的时候得罪了一批人,这些人在背后说三道四的,甘茂深知人言可畏,最后用息壤之盟的约定套住了君主,才躲过杀身之祸。现在秦武王死了,赶紧跑路吧,否则,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别人算计死了。甘茂跑到了魏国。

2年,彗星划过天空,人心惶惶,人们又在猜测说不定有什么大事发生。借天机办大事的人什么时候也不会少,总幻想自己是能够成大事的那个人。秦昭襄王当上了王,他的母亲芈宣太后成了正宗的太后,势力大涨。那么原来的太后是谁呢?当然是秦武王的母亲,秦惠王的夫人惠文后。惠文后不甘心大权旁落,没有挣上王位的公子壮、公子雍和惠文后联合起来和秦昭襄王挣位,史称季君之乱。这个时候看出芈宣太后的厉害,早就安排了自己娘家人,异父同母的弟弟魏冉守卫咸阳,打乱一起,迅速出兵,一举平乱,所有叛乱分子遭受了雷霆之击,均被处死。秦武王的王后也受到了排挤,在秦国没有立锥之地,好歹留下一条性命,没有借季君之乱被杀,作为魏国人,只好回娘家去了。

3年,年轻的秦昭襄王举行了成人礼,开始了自己为后世子孙一统天下的最有力的支撑。秦昭襄王虽然年轻,却很老练,依旧继续沿用祖辈留给自己的的好制度,又另辟小径,在各个诸侯间纵横捭阖。

先与楚王在黄棘楚国的地盘,现在河南新野县一带进行友好而亲切的交流,表达了坚持一如既往的友谊的意愿,还为了表示诚意,把以前占领的上庸之地现在的湖北竹山县一带归还给楚国。楚国有了面子,也有了里子,很高兴的与秦国握手言欢。

天下沧桑,浩浩荡荡,纵有短暂平静,也稍纵即逝。这一边,安抚了大国楚,另一边,直扑临近的魏国。4年拿下了蒲阪魏国的地盘,现在山西永济县一带,恰逢妖星慧星闪烁,人心浮动,局势急转直下。5年,魏王来临晋朝见秦王,有了台阶下,就把蒲阪还给了魏国。

一切需要都是政治需要。中心只有一个,其它都是外延。军人用鲜血拼杀得来的蒲阪轻飘飘的就当作见面礼还了回去,热未冷,声犹在,所有的付出又回到。军人的价值何在?就在于服从大局。军人是用来牺牲的,不牺牲生命,就牺牲生活。

一城之得失,在棋手眼里无足轻重。棋子的感觉没有人去关注,所有的人都是眺望者,目光都盯着远方。

6年,蜀地的矛盾还在互相冲撞中,寻找着平衡点。曾经有晕了头的蜀相杀秦国公子当时的蜀候,转身投向秦国。现在的蜀侯辉依旧让四周的大山阻隔了自己的目光,山外的局势与我无关,我就想自己的地盘我做主。闻听此事,秦国派出一哨人马,带队的是将军司马错,很快刚燃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