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兼并巴蜀(2 / 2)

江堰。秦国拿下巴蜀就拥有了巩固的大后方,从此天下无忧。

司马错出兵蜀国,没有办错,直接灭了蜀国。灭了一国,迁哥只用了一句话。蜀国在先秦时期历史上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迁哥没有告诉我们怎么拿下蜀国的,尤其是怎么突破秦岭之险到巴蜀大地的。历史记录者重视的是成功帝王将相的生活,失败者总是不屑一顾。

不再先和东方诸国争锋,而是先巩固后方,哪怕没有威胁也是不得不防,拿下,不用再分兵,还可利用天府之国的兵力、粮食等。

眼光一换,境界顿变。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仅有努力是不够的,方向很努力。把方向的一般是指挥者,冲锋的一般是执行者。没有什么高低,适合罢了。

没有后顾之忧的秦国视角转向东方。随后,攻占了赵国的中阳山西中阳县一带。兵锋所指,所向披靡,顿时东方诸国大为震惊。不得已,10年,韩国太子苍只好来到秦国作质子。秦国并没有因为对手的退缩而放弃,依旧沿着自己的轨道滚滚前进。紧接着,攻占了韩国的石章韩国的地盘,具体不详,打败了赵国意图火中取栗的大将泥。

看这名字叫的,简直就是烂泥扶不上墙。虽然与名字无关,但这么奇葩的名字也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还记得吗?义渠王已经向秦称臣了。这次,不再行权宜之计,直接拿下义渠的25所城池。势力相差很大后,就不再考虑对手的想法。

11年,又是里疾要把敌人变成里肌肉。以前,还回魏国的焦(河南三门峡一带)又进去了秦国的视野里,不用打,秀了一把肌肉就投降了。没有盯着一个国家猛打,尤其是体量大的魏国。在岸门战国时期韩、魏两国均有“岸门”。韩之岸门在今河南许昌市西北,魏之岸门在今山西河津县南打败了韩国军队,斩首10000人,大将犀首仓惶逃跑。

现在的蜀国已经归顺2年了,反对势力逐渐被灭或转入地下,不再构成威胁,剩下的就是需要把蜀国建立成一个牢固的后方大本营。因此,把公子通(也就是下文的蜀侯)封到蜀国去发展经济。

面对强秦的咄咄逼人,燕国还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燕王让位给大臣子之。不是被逼的无路可退,谁会选择屈辱的投降。君臣不同心,因为谁也不相信很快会天下一统,依旧在古老的利益驱动规律下自相残杀。与愚蠢无关,社会精英没有形成共识。

历史总会在一段时间后出现一批精英,这些精英具有高度的一致认同,既便是最初互不相识,认识有偏差,但总体而言是一致的,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奇怪吗?不奇怪。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精英都是政治自觉的一群人,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在社会矛盾出现不可调和的预兆时,能够敏锐洞察,并为了改变而努力。

可惜,燕国显然没有出现这些人,依旧走老路,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