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自己的人生,并不因为贫贱而悲伤。他又是一个志趣高远而隐忍得人,做事从来都不咄咄逼人、锋芒毕露,但是处理起事情来却是滴水不漏,有板有眼,不强求,不推卸,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蹇叔的水平历史上显然没有更多的记载。如果比百里奚水平高,不应该默默无闻。最大的可能是百里奚不忘本,一旦富贵就报答当年帮助过自己的人。也说明蹇叔的确是水平高,但身逢乱世,独善其身,不能发挥就不如悄悄地过自己的生活,隐士一般的人物。不管是为了蹇叔,还是为了百里奚,聪明的秦穆公派人用贵重的礼物把蹇叔请过来,并授以上大夫的高位。从后来百里奚称相,做出一番事业来看,百里奚的确有两把刷子,只不过几乎一生没有际遇,蹉跎岁月。人,重要的是平台,是能够展现自己才能的一个条件。不是创造平台的都是能人,能把平台做大的也是能人。只要肯干能干,终会有一定的成绩。中国的志士总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总是有一股子傲劲,不强求,但绝不放弃责任。富贵,人人喜欢,但为了富贵丢掉尊严,做不到。因此,历史上多了很多成功的小人,因为志士知道却做不出来,小人能做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说,历史也是小人成就的,因为他们的位置更重要。
我们来看看蹇叔的理论,的确是高人,比百里奚的确是高明,只是不显其名。蹇叔到了秦国,秦穆公自然要请吃顿饭,聊聊天。聊天不是家长里短,而是理想人生。君主的理想人生就是称霸。蹇叔喝着酒,吃着菜,手拿筷子,娓娓道来,想法的确高人一筹。一是筑基。秦国的基础比较薄弱,出身低,缺乏本钱,只有先把大家都看不起的西戎拿在手里才行。治理西戎,没有武力不行,仅有武力也不行。因为我们要的是大本营,不是单纯的地盘。要把西戎彻底和秦国融为一体,就需要教导西戎的百姓,知晓法律,树立正气,同等对待,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真正成为一家人。二是战略。稳固西戎,养兵蓄锐,静待时变。因为东方霸主齐桓公已经年将七十,总有去世的那一天,此消彼长,就是秦国的机会。在蹇叔的眼里,东方的齐国是一个劲敌,只要他们没有进取之心,就不会构成威胁。三是战术。秦国是半路出家的,资历比较浅,老牌的诸侯国都瞧不起自己,称霸天下,必须要让大家都信服自己。首先要做的不是武力,而是信义。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
至理名言,秦穆公哪里是五张羊皮换了一个大夫,而是换了两个相国。蹇叔的话放到今天都是可用的,因为这是历史的经验和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