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晋国之乱(1 / 2)

有人,又有钱,就有了想法。这一年(公元前655年)的秋天,晋献公宠信骊姬,慢慢开始享乐起来。按照蹇叔的做法,齐国要稳,晋国要乱。秦穆公一看有机可乘,也不讲翁婿之情了,派兵打老丈人,当然必须是有理由的,最好的理由就是帮助太子申生。双可在河曲打了一仗,胜败勿论,结局是晋国更加乱套。晋献公的小夫人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家业,有一个最大的障碍太子申生,就用计陷害申生,用蜜蜂计告诉晋献公申生贪图自己的美色,欲图不轨。在这出戏码里,很有意思。骊姬很聪明,懂得用蜜蜂计,可惜都是雕虫小计,是为了私利,不是为了国家大义,结果是最好的继承人死了,给一群潜在的公子们创造了争夺的机会。骊姬也深知这一点,因为儿子年龄小,和哥哥们争夺胜面不大,索性把重耳、夷吾都赶出家门。晋献公喜欢小老婆,待侯的到位,把祖宗的家业丢到一边,选喜欢的不选最好的。他有没有脑子,太子继位后要什么美人没有,找骊姬不是没事找事吗?人在台上没有权力就像城墙上的靶子万箭穿心,因为只会被动,无力主动。

碍事的都走了,太平日子挺好的,谁也不知道平静的水面下有多湍急的漩涡。

公元前651年,秦穆公9年,周襄王元年,第一个不甘平凡,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诸侯们势大,不把周王放到眼里,但都维持着表面上的尊重。齐桓公已经在位35年,在管仲的辅佐下,国力大增,觉得自己比一般情况更厉害,不拿掉周王,起码自己可以当大家的头,于是在葵丘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兰考,自己号称盟主。诸侯之间风云际会,都在抢抓机遇,意图在未来的乱世中赢得一席之位。

晋国继续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没有人能刹住车。这一年,齐桓公称霸,曾经最厉害的晋国主持人献公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上天,把偌大的一大块地盘留给了小儿子奚齐,骊姬的算盘打对了。可是,一个诸侯林立,门客丛生的时代,谁也不是理所当然的老大。奚齐靠老妈赢了位子,却最终丢了牲命。晋国的大臣各有各的派系,献公活着的时候,不敢吭声,献公死了,没有势力的奚齐坐在宝座上就像一个人抱着珠宝在野外,很快被一个有想法却选错对象的大臣里克杀了。奚齐死了,连个水花也没有,骊姬也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大臣所各怀鬼胎,趁此空隙,荀息立卓子为君。卓子不见得卓越,估计是年龄大的都被扫地出门,留下了没有危险的小朋友,别有用心的人就上心了。里克一看,节奏不对呀,杀奚齐,背了弑主的恶名,自己还没安排呢,不长眼的荀息就立了卓子,孰可忍孰不可忍,杀一个是杀,杀两个也是杀,索性一块儿吧,荀息和卓子用自己的生命告诉大家一个真理:没有势力就不要站出来。

不知道里克是怎么想的,估是等着重耳、夷吾等年龄较大的公子回来主持大事,自己有拥立之功。至于谁来干,对不起,没准备,谁来也是自己有大功。想的是美好,等来的不一定是美好。做大事,没有统筹安排,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等待上,里克政治上很不成熟。

年龄成熟的夷吾看到了机会,可是自己手头没有力量,有力量的晋国,在里克的观望下都在观望,没有人知道怎么选择是最好的。晋国政权出现了罕见的真空。

夷吾和秦关系不错,起码被扫地出门的时候流浪到秦,秦没有趁火打劫把夷吾干掉,让晋国乱上加乱。战国时代,道义尚存。夷吾看到了机会,秦国也看到了机会。不管谁求谁,都需要利益交换,只要认为值得就实现了。夷吾一无所有,有的是一个有价值的身份,就请求秦帮忙回国。按照蹇叔的战术,秦国得讲信义,才能在国际社会拥有发言权。于是,秦穆公认为不一定是坏事,万一成功了呢,成功一本万利,不成功自己也没付出什么,就让百里奚派兵护送夷吾回去争王位。夷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