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兄弟相残(1 / 2)

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王后、太子很圣明,可惜早早死了。怎么死的,不得而知。这么年轻,还一块或者相继死亡,相信不是正常死亡,圣明的人一般不长命。圣明对别人产生威胁,威胁令人坐卧不安,人最需要的是安全,是利益,是自己的一切。从单个人或单个家庭出发的利益点决定了内讧不断、一盘散沙。当时人们普遍的心理认知是拥护原有的王,而不是国家。国家的大一统概念还没有成熟。在王英明的时候,大家发挥出了超乎常理的力量,当王不英明的时候,大家又心里怨恨,没有大动静,但是起码会消极怠工。人活着,为了啥,每个人的人生都在思索。几千年来也没有最理想的答案,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在历史的转折点,人生的走向往往会偏移,都是因为选择,选择本心的不管成就多大,最终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选择跟着形势走的,最终的结局都不会太好,因为形势往往会发生变化。

公元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王子朝很受宠爱,王打算立他为太子,可惜决断力不够,没有当机立断,公元前520年自己先死了。王死,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是王位空虚,没有确定谁来坐。

其实,人生就是在创立规则、遵守规则和打破规则中不断反复的。创立规则的人很少,因为创立的规则需要大多数人拥护,那么必须创立规则的人具有权威性;破坏规则的人也很少,因为破坏规则的人也需要多数人的拥护,那么也需要破坏规则的人具有权威性。破坏和创立永远是一体的,破坏旧规则的同时要创立新的规则,否则人们会无所适从。大多数人都在在别人制定的规则内生活,稍有逾越就会受到处罚。规则就是权力,哪怕是约定成俗的规则。心是规则的载体。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都是自己丢的,不是别人拿走的。心在外界的表现就是面子,中国人重面子,其实是重别人的心。士为知己者死,知己在于知心。工作是自己干的,面子别人给的。在自己干活很辛苦,怨声载道的时候想一想,别人怎么想?永远想着别人的人,被人终究会想着你。永远只想着别人的人,别人永远不会想着你,只会欺负你。因为每个人都想不平凡,不平凡的具体表现就是高人一等,高人一等就得压人一头。总是为人着想,暖了别人的心,冷了自己的心,别人还认为是应该的。

世界充满规律,谁发现了规律的秘密谁就成功,规律的秘密就是可复制性,寻找规律的方法是提炼。

世界充满选择,谁发现了选择的秘密谁就成功,选择的秘密就是独特性,寻找选择的方法是创新。

世界充满斗争,谁发现了斗争的秘密谁就成功,斗争的秘密就是把握度,寻找度的方法是权衡。

周景王不知道王位的继承也是有规律的,不当机立断做好选择,斗争就要来了。

王子朝认为周景王本心认定的就是自己即位,王子丐不这样认为,既然父王没有最终明确,就表明一切待定,并不是一心认定就是王子朝。大臣都是吃瓜群众,除非有左右朝局的势力,否则都选择不参与王子之间的斗争。可两个人在周景王死后,不是想着怎么治理国家,怎么稳定朝局,反而为了个人的利益,大打出手。于是人心都散了。人,是群体性的,必须的有个头,否则自己心理上就不舒服,就找了王子猛当头。王子猛一开始并不见得有过多的想法,现在机会来了,欲望膨胀,当了,也就快死了。王子朝一看,我板上钉钉的王,王子丐捣乱还没有解决,又半路上冒出来一个王子猛,一生气派人干掉了王子猛。王子猛虽然没当几天王,毕竟是正式上位的,就是周悼王,也只能悼念一下了。这个时候,王子丐得到了晋国的支持,宣布我支持王子丐成为周敬王。晋国的权势大,大家都认可了周敬王,虽然不见得支持。

哥仨都想当王,老爹又没有安排好,结果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