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威信扫地(2 / 2)

以这么干,同时让人怀疑他有非分之想。天地良心,鲁隐公没有背的想法,自己的生母去世的时候标准完全按照礼仪进行的,比允的生母葬礼大不相同。

自己的心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作为让别人怀疑,能力和智慧不够,在敏感的地位就会惹来祸害。

鲁国重臣公子挥在对外作战中立了大功,掌握了军权,性格又飞扬跋扈,慢慢地就有了其他的想法。就劝说鲁隐公除掉太子允,真正当国君,自己当宰相。鲁隐公很吃惊,坚决不答应,坚持还政给允。公子挥发现不好,一旦允接班,知道了这些事情,肯定会杀死自己,就恶人先告状。跑去找允,说鲁隐公想杀死允自己真正当国君。太子允上当,同意了公子挥的建议,找了个机会杀死了鲁隐公,自己立为鲁桓公。乱臣贼子的公子挥不仅继续当官,连鲁桓公迎娶齐国文姜的时候都是代表,可见富贵一生。

鲁桓公即位。这些事情放到一起,绝非没有原因。周天子拿诸侯不当回事,诸侯也就拿他不当回事,故意拿许田做文章,打周天子的脸,周天子不高兴,鲁国有些人看到了机会,知道周天子管不了诸侯家的事情,借机生事,把鲁隐公干掉,自己人上台。周天子也的确是无可奈何。

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中国人的脸面比利益更大,不给什么也不能不给脸面,谁不给别人脸面谁就会丢脸面,别人自然不会给他脸面。面子,是一个人的标签。

还田的事情,周天子因为鲁隐公的死,稍微有了一点脸面,但是这个脸面是鲁国给的,是别人利用周天子做自己的事,顺水推舟给的,不是自己努力赚来的。周天子认为自己能够自己赚回脸面,主动找回脸面,公元前707年派兵打郑国。可惜,丢脸丢得更大,被人射伤,临阵逃脱。

一个堂堂的周天子,因为附属国的不敬,大动干戈,还亲自上阵,本身都有失身份。下面的人犯了错,派遣一个使者训斥一番,通告全国,说明他的不对,给予一定的处罚就自然而然可以挽回自己的脸面。偏偏选择了一个最不可能的选择。即便要打,也是派人去,赢了自己有脸面,还有好处,输了也有个缓冲,问罪下属。这是一贯的做法,和下属悲哀的做法。

不是说,领导向下推卸责任是应该的。而是要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上级把下属的活干了,下属就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整天游手好闲,不愿意动脑子,因为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当一件事情和自己有关系的时候,才会去思考怎么去做,怎么做的好,怎么做的没有自己的责任。上级什么都干,干了下属的活,肯定是干不过来的,干不过来的时候怎么办,办砸了。这个时候上级不会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怪罪下属没有积极主动工作,不配合工作,不听话。上级一肚子火,下属一肚子无奈,谁看谁也是面目可憎。错在哪了呢?错在分工不明确。

任何事情,一开始最重要的是谋划,一旦确定了最重要的就是协调。谋划,想办法和划圈子,统一了思想和划定了各自的负责范围,大家就知道干什么。协调,协助和调整。协助别人完成分工的任务,在走偏的时候及时调整方向,从而形成合力。

周天子的不作为,导致周王朝失去了控制局面的能力。

公元前697年,周桓王死了,他的儿子佗即位为周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