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时,还没有纪年的出现,历史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时间。作为一个外行,也不考究年份,这不像酒,号称时间越久,香味越浓,我们看我们的故事,如果能够留下一点思考,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大部分都已经故去,历史的风云慢慢平缓,子孙的日子还是要过,平淡中年复一年。历史的怪圈总是存在,叱咤风云的诸多元勋功绩显赫,后世的子孙却往往无法保持已有的荣光。人们很奇怪,好像英雄人物都是在一块出现的。因为,时势造英雄,机会来了,只能拼一把的时候就会建功立业,太平盛世谁会破釜沉舟去拼?人与人的差距就是一个拼字。显然,周王朝后世的子孙也逃离不了这种命运的安排。
周康王去世,成康之治盛世结束,周昭王即位。昭王的工作业绩就一句话王道略有缺损。剩下的不说了,略有,恐怕是为了掩饰什么,应该是很不好,为尊者讳,略去不言。看来,周昭王没做什么好事,不能说天怨人怒吧,起码是闹得鸡飞狗跳的,天下不得安宁。王道缺损,就是点明大家都不太认可周王当天下共主,各位诸侯大佬们不服气,因为你没干好,应该引咎辞职。不过,没有引咎辞职的说法,只能是凑活着干,或者干不下去的时候造反,重新选择。
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没有人造反。因为,造反的成本太高。也好在,先辈曾经的努力还在发挥着作用,虽然孩子比较贪玩,不至于一下子把家底败光,大家只好暂时眼不见心不烦,忍着。
有一天,周昭王离开镐京(西安)到南方游玩,不,是巡狩,再也没有能够回来,死在江上。
句子很短,信息很多。
周昭王不在京城,没有好好履职尽责,抛下工作出门去了。时间有多长,没有说,应该是不断,否则,其他的工作什么也不说,单独说他出门的事,应该是很长。同时,这是周昭王的日常活动,应该很频繁,史书不记载吧,毕竟是一个王,不能缺少一个环节,记载吧,坏话不能多说,好事确实还没有,只有一笔略过。但终究要代价他的结局,他死了,怎么死的总要有个交代,于是没办法只好说他出门去了。不交代不行呀!
似乎,这哥们除了玩,没干过别的。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夸奖的,春秋笔法也不行。
不信,后面还有一个证据。
别人都是出门去巡视,就是到处视察,是为了工作。他是巡狩,是到处打猎,是个人享受。周昭王也是一朵奇葩。老子有钱,自己应该享受,富二代的心思不是的你永远搞不懂。
他的死,很微末,也很蹊跷。死在江上了,地点奇怪。他是打猎去了,不是打鱼去了,怎么和江扯上关系啦!可能有几种原因,一是顺便想吃点江鱼,自己亲手操作,感受一下野钓趣味,不小心掉下去,了。但是护卫干什么的,总有人会水吧,打捞上来不就行啦!应该是江水湍急,因为没说在那条江,比如长江,当时打捞条件不具备,估计连尸首都喂了鱼。二是敌对派谋杀。趁机干掉了,你不是在江上吗,有高手刺杀。把船凿个洞,一船人全完了。护卫都是北方人,估计玩不过南方的水鬼。三是突发疾病。在船上死掉了。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果是正常死亡,会在史书上记载的,起码说明死亡原因。四是干了坏事,死掉了,没法对外说,只能以此托词。大家可以去猜。
据其他史料记载,一是说周昭王去和荆楚打仗,在渡河时厮杀,受伤死亡。二是有造船的把一艘胶船献给了周昭王,周昭王坐船到江心的时候,胶化了,船散架了,于是就淹死了。不管怎么说,还是美化了,总是和敌人在斗争或者上了敌人的当,算是因公殉职。可惜,迁哥不买账,不能说瞎话,只好什么都不说。
其实,事情绝非这么简单。据说,公元前982年四月初八,镐京出现异常天气,河水、井水、泉水、池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