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在反思自己的施政,怎么做才可以保持江山永固。
他认为地理很重要,老革命根据地不能丢,要进一步巩固,作为自己的龙兴之地,即便是天有不测,还有退路,下一步要经略中原,控制少室山、太行山、黄河、洛水、伊水,形成一个拓展天下的跳板。这些地方不能分封给其他人。要重用贤人,把不听话的人找出来,借机消除隐患,顺手处理掉。
这是从地势上进一步扩展自己的控制区域,并且清理人员,把这一块打造成铁板一块。
注意,这里面有一个九州州长的问题。在诸侯林立的周朝,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统计,是武王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但是,当时自己的势力不可能和全国诸侯敌对,分封制自己无力解决,有想法,没办法。不过,有思路就要找出路。武王的办法就是设立九州州长,用等级化进一步限制各诸侯的权力,再加上一个枷锁,多一个管理者就多了一个观察者,一旦有事,首当其冲的是九州州长,这就有了缓冲余地。
于是,在雒邑(即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建城,作为防止东方区域作乱的前头堡垒,派重兵把守,派信任的重臣守卫。这是武王思考的结果,主要还是军事上的考虑比较多。
武王办完事又回去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华山的南面),骑的牛也放在桃林里,放下武器,整顿军队,解除武装,宣告不再用兵。
受命十三年,武王建国两年的时候。有一次,闲着无聊,随口问起箕子殷商灭亡的原因。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怎么避免灭亡,保持长久。箕子是纣王的叔父,是纣王的旧臣,子不言父过,臣不言君过,箕子是无言以对。只好对答如何保存被亡之国的道理,武王很惭愧,只好用天道来讨论掩盖自己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