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稳定时局(2 / 2)

待一下,是自己的心意,对俘虏的或者起义后跟随自己的要安抚一下,表示和原来的周兵同等待遇,不要闹事,我是一视同仁的,不会看不起,也不会秋后算账。放心吧!

军心、民心一定,别的事就好办了。慢慢来!武王现在有的是时间,毕竟纣王已经死了,剩下的就是安排布局的事情了。

回去后,武王先搞了一次巡视。巡视的作用就是耀武扬威,告诉各位诸侯,现在改天换日了,我是老大,以后要听我的话,跟我走,进贡要知道我的家门。更重要地是了解一下天下九州的情况,毕竟自己刚当天下共主,全国的情况还不十分清楚,起码八百诸侯的地盘有多大,打下来的殷商的地盘有多大。诸侯的地盘不能分,殷商的地盘怎么分还是一个问题。毕竟各路诸侯都眼巴巴盯着锅里煮熟的肉呢。又不听话的吗,如果有,提前说,没有肉,只有拳头。安定天下事第一要务。只要诸侯们放心了,知道了分配方案,自己的肉不少,刀兵就少了。

好了,没有人捣乱了。那就建都吧!只有正式建都,才能名正言顺地分肉。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大家很支持。但是周武王并没有选择中原,而是自己根基的发源地。估计这里面,大谋略家姜太公也发挥了作用,西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龙踞虎盘之地。再加上把姜太公放到了遥远的齐国,那么掎角之势形成,天下断然不会有大的波折。周朝的定都定下了八百年的江山。

我们中间来一个小插曲,看看历代的都城都在什么地方。帝尧的都城在山西平阳(临汾一带),帝舜的都城在山西蒲阪(山西永济一带,也有的说依旧是平阳,还有的说在河北涿鹿),帝禹的都城在山西安邑(山西夏县一带,也有的说在河南登封一带),夏的都城没有定论,主要活动地是河南洛阳和山西汾河下游一带,商的都城到处变,发源地是亳,河南的地盘,现在大量挖出甲骨文的殷墟是商王盘庚的都城西蒙(河南安阳一带),周的都城一开始是在岐山(陕西的宝鸡),后来因为战争的需要,文王迁到了丰邑(陕西户县一带,属于西安的一个区),所以文王死在毕公的地盘,也就是武王誓师的地方,现在的咸阳一带,武王在文王丰邑的基础上扩大都城规模,建立镐京(西安长安区),合成丰镐,就是现在的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