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历的母亲是太姜,妻子是太任,太姜和太任都很贤惠。尤其是太任生的儿子就是西伯昌,出生时身上带着一种独特的香味,很圣明,从小就看出了与众不同。什么意思?古公亶父很喜欢这个孙子,这是一个天命之人。古公亶父对他期望很高,认为自己后代中能够成就大事的非西伯昌这个孙子莫属。但是有一个问题,当时的周人实行的是长子接班制度,显然古公亶父的选择和祖制不符合。古公亶父经常这样说,太伯和虞仲就看出了问题,虽然是小诸侯国,继位也不是自己的事。干脆惹不起躲得起吧,两人撒丫子跑了。跑到哪里去啦?荆蛮。荆蛮什么地方,属于荆楚一带,当时荒无人烟,自称“句u,勾吴”。两人和当地人一样发文身,表示彻底放弃周的家产。泰伯也是聪明人,不愿因因为兄弟之间的纷争把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败光,索性全部放弃,自己再打一个江山。泰伯在荆蛮之地和当地的人们一块奋斗,带着先进的技术,慢慢发展起来。后来,泰伯(太伯)在东南沿海一带建立吴国,等到周武王建国后还专门去找这两个爷爷,并正式册封为吴国,并将两个爷爷供奉于祖庙。吴国是最根正苗红的周朝诸侯国,是周朝成就大事的大力支持者,后世在春秋时期也显赫一时。
一个小诸侯国的王位都是这么残酷,没有竞争成功,不是死亡,就是逃亡。如果能够和平相处,何必抛家舍业?理想的禅让制终究是一个理想,是吃不饱饭时候的无奈的选择。这是一个无法破解的结,谁也无法办到。残酷是必须的选择。还是自由惹的祸,谁也想获得最大的自由,结果都不自由,就像两只刺猬,都想获得打滚的空间,不愿意虽然地方小,总能过得去的现状,贪婪引起欲望,欲望带来毁灭。家和万事兴,团结起来,什么困难也能解决,泰伯和虞仲的选择让后人感怀。
古公亶父将家产给季历,季历也不负众望,南征北战,开疆拓地,不敢和商朝提反对意见,却能够把家门口扫的干干净净,把戎狄的一些小部落放进了自己的口袋。这事情引起了纣王的爷爷文丁的注意,家里养的狗要变成狼了,这可不是他所希望的。怎么办?人家是响应号召打敌人的。文丁采取了怀柔政策,不让你打了,大大封赏,封季历为太师,自然就得进京为官,到了朝歌就回不去了。他的孙子纣王后来也是这么对待周文王姬昌的,可不同的是,文丁做的绝,最后找了理由,杀了季历,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