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得太远,成绩也不高,找一个近点的吧!那就是古公亶父。古公亶父是周人发展史上很关键的一个人物,他上承后稷、公刘的种地事业,从游牧民族的习惯彻底改为了农耕习惯,下接文武二王,奠定了大周兴盛的基础。习惯很重要,一代代植根于血脉,就成为所谓的天赋。正因为这一天赋,赢得了大家的支持,也赢得了天下。
古公亶父乐善好施,很有人缘,人们都拥护他。可戎狄的一些小部落经常欺负他,有事没事骚扰一下要一些钱粮。这是农牧民族的通病,自己不种地,总是抢别人的。古公亶父就把财产给他们,可尝到甜头的小部落过两天又来了,也不知道涸泽而渔的道理,直接就想要土地和耕种的老百姓。老百姓们气不过,就想开战。古公亶父很仁慈,认为老百姓服从管理是因为对他们有利,能够安居乐业,戎狄小部落打我们,也是为了土地和老百姓。老百姓认同哪个头没有什么区别。现在拥护我,怎么忍心让他们牺牲家人来维持我的统治呢?不忍心这样做,就率领着坚决跟随自己的人们翻山越岭回到自己的国家,在岐山脚下定居下来。原来和古公亶父一块搭伙种地的人们也认为在戎狄不好过,都拖家带口跑来继续跟着古公亶父。时间一长,古公亶父的人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岐山周围的人们也来投奔他。古公亶父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势力,才开始贬斥戎狄,并建立了城郭和房屋,设立了官职,成了一个小诸侯。因为岐山脚下的这一块土地四周山河阻隔,称之为周原,所以自称为周人,从此,周这一名号开始出现在世人面前。周原位于关中平原的西部,北靠岐山,南临渭河,东接汧河(就是今天的千河,发源于甘肃六盘山,渭河的支流),西近漆水河,地理位置比较好。
古公亶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施行“仁政”的历史伟人,地种的好是没有问题的,乐善好施却是有着自己的目的,就是为了振兴家业,想拥有更高的地位。有钱人总是招人喜欢,就是因为他能给别人带来好处。钱多啦,就开始寻求地位。只有崇高的地位才能受人尊敬,能够管理别人。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追求着自己的自由和控制别人的自由。古公亶父也不例外。
古公亶父很有策略,不是不反对戎狄小部落,而是不敢反对,自己是流浪到戎狄的外乡人,人生地不熟的,如履薄冰,一不小心万劫不复,多年的积累就毁之一旦。不由得他不谨慎,不由得他不小心,所以才放弃钱财,就是争取时间来实施自己逃亡的计划,否则一旦派兵堵截,一切都归零。同时,也赢得了人心,使得老百姓看清楚了谁对他们好,谁让他们放心。
政治上的战略胜过军事上的战略,经济上的强盛必须依靠政治上的强盛。
古公亶父选在岐山,其实是很有考量的。毕竟原来的豳国再小,也是自己的地盘,全部放弃是很难的。抛弃豳地,就远离了戎狄的骚扰,能够安稳的发展自己;当时的商朝频频对戎狄用兵,总想着把戎狄划到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战争很多,夹在中间只会是炮灰;岐山适合耕种,周围又有山河之险,能够发展自己的同时观望商和戎狄的拉锯战,等待时机。古公亶父的战略选择决定了今后周人的大兴。
大家都知道古公亶父的孙子西伯昌演绎八卦,很神奇的一个人物。其实古公亶父也是一个神秘人物,这一家子很奇怪,带着秘密。古公亶父有两个神奇的预言,不知道是当时假借天命的需要,还是真能够预测未来,反正都在关键时候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神奇的证明了预言是正确的。第一个预言就是“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古公亶父带领周人慢慢发展,逐渐兴盛起来。不过,穷有穷的烦恼,富有富的忧愁。
地位高了,也不是事事如意。人生总是在不满足中发展。
古公亶父遇见了新问题。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太伯、虞仲和季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