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历史选择(1 / 2)

帝尧死了。

帝舜问大佬们“为很好地完成帝尧未尽多的事业,谁可以当官负责此项工作?”

大家都说“如果让大禹当司空,就能完成。”

帝舜说“好啊,就这样吧!”

扭脸对大禹说“你去治水吧,要好好干,一定要彻底解决。”

大禹不愿意,跪下磕头,再三推辞,让给契、后稷、皋陶等人。认为他们更能干。

帝舜说“还是你去担负起这一任务吧!”

大禹为人很好,办事历练,又勤奋工作,让帝舜挑不出毛病。在大家看来,大禹为人正直,对人和善可亲,说出的话言而有信,讲话的声音富有磁性,极富感染力,行为举止又很优雅,从来没有半点出格的事,可以说是典型的道德模范。

这是一幅议政的群臣相亲的画面,表面看起来一团和气,大家都互相推辞,把官推让给别人干,实际上有不得已的苦衷。

第一,帝尧的死也是一种资源。

帝尧死后发号施令。这和前面好像互相矛盾,在帝尧死前帝舜就已经处理政事,并且处理了很多人。是不是为了美化帝舜,说好的禅让,自然是一茬接着一茬,否则就出了悖论,让大家不好接受。

帝尧时代结束了。帝尧的一生很伟大,活得也很长。但终究会过去,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就要开始了。

中间有时间差。鲧先死,帝尧后死,那么在帝尧死后任命大禹去治水,就说明在鲧和大禹治水之间有一个空档期没有人去治水。帝舜眼睁睁看着老百姓遭受洪水的侵害而无动于衷。

帝尧死了,帝尧的女儿呢?没有人说,女孩子家的地位低,所以没人管。也或许是帝舜后宫人多了,两个过了气的黄脸婆,何况是政治需要的,早丢到了一边。但传说是美好的,据说感情深厚。起码迁哥没有说。

第二,未尽事业是一顶帽子,怎么戴是一种艺术。

树起一面大旗。师出有名,就必须有一面旗帜在前面飘。帝尧未尽的事业是最好的旗帜,不用太可惜啦!大帽子扣下来,谁也抵挡不住。这简直就是神器,大禹也扛不住。可能有很多原因

一是专指治水。帝尧任内安排的治水,9年没有完成,我们应该完成。省的大家都不愿意干,既然已经上升为政治问题,那么就应该以政治手段解决,治水就不单单是技术问题。看看下文就知道,未尽的事业说完,就安排了一项主要工作,其他的没有安排。很直接地说明了问题。

二是给个甜枣。这是一件伟大的工程,需要伟大的人物,也需要给个大官。看看,我给了多么大的支持,再干不好,这事就不赖我了,是干活的人无能。

三是一心完成帝尧的事业。帝尧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他没有完成的事业应该继续进行下去,让帝尧在九泉之下安心,也报答了帝尧。帝舜是一个知恩必报的人,展现了帝舜的伟大人格。

四是始终把人们的利益放在前面。治理洪水关系到国家安危,关系到人民幸福,必须彻底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帝舜的追求,上任伊始,就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当做头件大事来抓。

第三,众望所归的无奈大禹,各怀鬼胎的吃瓜群众。

明白帝舜的意图。大佬们也不傻,都是老中医,谁不会号脉?眯着眼也知道帝舜想整大禹,赶紧异口同声的推荐。这是帝舜上台后的第一次政治选择,站队站不好是要打屁股的,谁敢不经心。

祸水东引。这么一件艰难的事,如果不推荐潜在的最合适的接班人大禹,就必须推荐旁人或者挽起袖子自己干,这两种选择都不好,只有大禹干对自己最有利。不是祸水东引,就是引火烧身,你选择哪一个?没选择,就是他,父业子承的大禹。

大禹最有条件。大禹能力很强,最适合治水,别人都不行。再者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