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王朝,故事不多。
夏朝开始了称王的时代,不敢称帝,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功劳,都是家族内部来过家家。没有过多的故事,主要还是帝禹的功绩。按理说,第一个王朝出现了,总要与众不同,可迁哥就是不说,仅仅有几个神异的故事,是不是迁哥有深意呢?
大禹,尊称为夏禹,名字叫文命。其实文命并不是大禹的名字,而是后人的一种尊称,好在名字只是一种符号,在现代人看来,一种称呼罢了。大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是帝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就是黄帝。再次把以前的家谱宝典祭出来,同时把帝禹他们补充进去看一下
轩辕黄帝 嫘祖
玄嚣(青阳) 昌意 昌仆
n) 帝颛顼(高阳)(zhuanxu)
帝喾(高辛) 陈锋女 帝喾(高辛)娵訾女(juzi) 穷蝉 鲧
帝尧(放勋) 帝挚 敬康 帝禹
句望
桥牛
瞽叟
帝舜(重华)
迁哥说啦,大禹是黄帝的玄孙,是帝颛顼的孙子,只有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不曾称帝,仅仅是臣子。
没有对比,就没有发现。
看出问题来了吗?
第一,为啥不一次列全家谱?
一是阶段性表述。当时陈述的是别的帝,帝舜和帝禹尚不存在,所以暂时不列。待后来称帝后才列入。从整个描述看,仅仅是列入帝的来源,也是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二是有人在伪造家谱。家谱不一定是真的,为了某种需要,只能后补。人总是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这就是儒家的师出有名,只有名正言顺,才可以心安理得。三是关键人的关键事。什么时候都是主角的主场,跑龙套的永远进入不了视野。在你不是主角的时候,你只能在台子旁边站着、瞧着,别吭声。
第二,鲧是帝尧的叔父,为啥挨整?
一是不同派系。鲧是昌意一脉的,帝尧是玄嚣一脉的,二者肯定在帝位继承方面存在竞争。打击敌人就是为了维护自己。二是不同声音。鲧估计也是强烈反对帝尧的,对帝尧的执政存在威胁,又没有很好的办法消除,只能用工作来说事。三是有实力。鲧也是有实力的,如果仅仅是一个普通人,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磨难,平淡无奇地过完一生也就是了。正是因为有一定的实力,在自己看来不甘心,在别人看来不放心,结果就成了不省心。
第三,帝禹和帝尧同辈?
仅仅看文章还意识不到这一点。简单的家谱一列,赫然这两个人是兄弟。岁数差得很多,年代差的很多,帝尧活了100多岁,他死后帝禹不一定出世。不知道这个辈分是否合理。其一,真的。那就说明昌意不知道找了多么小的小老婆,同时也必须保证昌意活的年龄够大,才有可能是真的。其二,假的。帝禹冒充,有造假的嫌疑。同时,造假的胆子还很大,一造假就是大手笔,直接跨越了帝舜,直接成了和帝尧平起平坐的人物。厉害。不管真假,反正我们认为史记还比较可信,不信也没有办法,因为没有别的,只能姑且认同。起码有一点是可以的,那就是都是真正的大人物。
第四,一般称帝的其母姓氏列出来,帝舜和帝禹的母亲很奇怪,没有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