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帝略事(2 / 2)

环境更好一点,不过环境我们有时候无力去改变,只能适应,甚至连适应都很艰难。帝喾没有赶上军事斗争的年代,作为守成之君,他并没有安心享受,而是知人善任,迁都于亳(河南商丘)就是为了自己守在前线打击犬戎,对待少数民族没有斩尽杀绝,而是赶跑就算了,主要精力放在了内政上。流传至今的四季就是帝喾设立的,可见帝喾的心思主要用在了民生上,在帝喾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人们生活安定富足,缔造了盛极一时的盛世。

排在第三位的是帝尧放勋。

迁哥说把能赞美的词都给了帝尧,不仅伟大,连形象都是与众不同,成为人们敬仰和追求的对象,大家都是他的粉丝。和各位大佬们和平共处,握手言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简直就是完美世界。在迁哥的眼里,帝尧已经完全神化,人们对帝尧的拥护达到了顶峰,迁哥对帝尧的崇拜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认为这是无可争议的完美人物。也的确是帝尧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让人憧憬的时代,让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还有传说说尧是赤龙转世,还编了一套神乎其神的故事。这也说明,从尧开始,华夏民族的图腾已经是龙了。他出生于丹陵今顺平县伊祁山,唐尧部族所居的保定唐县、望都一带,处于太行山西坡与华北平原衔接地带,河流密布水患较多,于是尧将都城迁到了山西临汾,后定都太原。最后他的墓地在山东鄄城县(juancheng)。

看到这里不仅怀疑,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到这么好吗?最后翻了翻资料,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和墨家两个学派势力最大,号称aquot显学aquot。墨家从儒家脱胎,两家都以尧舜为号召。也及时从那时起,尧才成为古昔圣王。为了迎合学说的需要,既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

还有一个疑问,帝尧出生于河北,工作在山西,墓地却在山东鄄城。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故世后都要回到家里去,怎么会葬在外面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吕氏春秋》记载“尧葬谷林”,“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谷林、历山、雷泽均在鄄城境内。只能说明一件事实,帝尧僻位后远离了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