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想法系列之番外:上古帝王的套路(5 / 12)

蓝白社 魔性沧月 17073 字 2023-12-14

太子造反,兵败……

燕王哙彻底懵了。

至此玩脱了,最后是齐国趁势而入,几乎灭了燕国,虽然扶植了燕王哙的小儿子继位,但燕国之后根本在齐国面前抬不起头来,沦为附庸,毫无自主权,名存实亡,直到苏秦……扯远了。

总之燕王哙之所以会失败,其实是丞相子之的算计。

丞相非常了解燕王哙,投其所好,本就已经权倾朝野。他能坐上丞相之位,就是燕王哙觉得他也是有大德行的人物,丞相这个人也很会作秀。

燕国很多看似是太子的人,其实暗中都是丞相的人。

那两个出主意的,也都是丞相的人,结果显而易见,燕王是被玩死了。

丞相什么都拥有了,其实只差一个名分,可惜,在那个时代,这个名分就是鸿沟般的差距!

他终究不是王族!

子之这个人,虽然成功了,却架不住国外势力的干涉,齐国举兵讨伐,维护公族正统秩序,维护阶级利益,让他所有的算计,都是个笑话。

回归尧舜,燕王哙被坑,关键在于有先例,帝尧让过天下,禹也让过天下。

也就是说,真有这么回事,不只是儒家这么说。

帝尧让天下,对方没接受,但是帝尧的美德传开了。

帝禹让天下,真让了!但是帝禹何等人物?我给你天下,你也坐不住!

综上,哪怕到了战国燕王哙的时期,世人也没认为,尧舜是后来儒家说的那种禅让。

儒家说的礼让天下,是当时非常小众的认知。

如此一来,回过头再看《墨子》,发现它其实也没有明确说禅让了。

《墨子·尚贤》:“古者舜耕于厉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说的是帝尧举荐帝舜为天子,想要把天下的政务交给他,让他治理天下万民。

用的是‘举以为天子’,‘举’!也就是推荐。

只是帝尧想把天下给舜。想这么做而已。

然后,到此为止了,后面呢?到底给没给?墨子没说了。

根据尚贤这片文章的用意来看,如果尧真的禅让了,那就应该后面提一下‘舜得天下,万民咸服’之类的,然后吹嘘一下,舜把国家治理的怎么怎么好,以此反衬帝尧‘尚贤’是对的。

继而反证墨子提倡的尚贤。

是吧,大家应该听得懂这个逻辑吧?

毕竟《尚贤》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宣扬这个。所以帝尧让天下这个举动之后,墨子应该写点这个举动所带来的好处。

否则怎么说服战国时期的君主们尚贤啊?

然而没有,墨子完全没写。

由此可知,前面写的这些并不是编的,因为要编,就编全套啊,把后面的好处也编了啊!

结合燕王哙那件事,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尧舜的事,普遍有一种认知,那就是尧并没有真的禅让天下给舜,而是作秀。

当然,表面不能说作秀,只是部分知识分子心里有数,嘴上还是得说尧多伟大啊。

毕竟鬼知道尧是不是真想禅让?几千年前的人了,墨子、孟子都没有读心术,万一帝尧真想禅让呢?

只是对方拒绝了啊!你不能就说他不想让,他怎么想,我们哪知道?你要诽谤上古圣君?

所以当时,对于帝尧的举动,肯定分为了两派认知。

一派是孔子为代表的‘真让’派。

他认为帝尧是真让了,只是‘许由’、舜都没接受,无奈传位丹朱,之后果然丹朱这个人不行,万民跑到南河之南,请舜回来接管天下。

大禹也是这样,都让位给伯益了,全怪儿子夏启野心勃兵把伯益干掉了,这才家天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