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四章 论高句丽(4 / 5)

是高句丽。

这就是大隋王朝建立时所不得不面对的国际形shi。

最让隋政权无法容忍的是,高句丽还深谙“远交近攻”

之策,实现南北两面外交,长期向南朝称臣,利用南朝牵制北朝(隋),甚至还曾和南朝结成战略攻守同盟,一度还参与了南北朝的“内战”

用当代政zhi语言来说就是,“周边势力”

妄图妨碍中原王朝的祖国统一大业。

无论在哪个朝代,这显然都是大忌。

高句丽大外交最辉煌的一页是,它竟然还领衔穿针引线,华丽地组成了“高句丽陈突厥”

的三方大同盟,完全是一副国际国内“反隋大合唱”

的派头。

高句丽很清楚,它赖以崛起以及称霸东北亚的基础条件就是中原王朝的分裂,一旦中原王朝统一,就是到收拾它的时候了。

果然,当隋文帝北平突厥,南灭陈朝之后,兵锋开始直指隋在东亚大陆上的最大敌人——高句丽。

此时的东北亚“国际形shi”

仍是错综复杂在东北,契丹和靺鞨(女真人的前身)已经臣服于隋朝,高句丽的结盟政策已基本破产;而在朝鲜半岛南部其实还有两个高句丽一直想吞并的国家——百济和新罗,为了与高句丽抗衡,也在小范围内搞起了“远交近攻”

,成为了隋朝的盟友。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隋文帝调集了三十万大军进攻高句丽。

隋文帝多少是高句丽的,他之前在给高句丽国王的诏书中曾说“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

当然,如果高句丽如此不堪一击的话,也就没有后来那么多故事了,在此次大战中,隋朝的三十万大军几近全军覆没。

可以说,自隋王朝立国以来,几乎是战无不胜的,此次战败是隋朝的第一次战略挫折。

唯一可以自慰的是,高句丽也是元气大伤,国王高元在战后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

,也算是给了隋王朝一个台阶下,不至于体面尽失。

隋文帝未完成的历史使命接下来就交给了隋炀帝。

放在一长段的历史视野来炀帝面对的是如何终结高句丽自西晋灭亡之后,连续数百年称霸东北亚的历史性任务,只有打服高句丽,将其纳入自己主导的国际秩序,才能正式宣布,隋王朝终于成功重建了汉帝国时代的国际秩序。

正如韩昇先生所说,“令高句丽臣服以建立新的国际体系,成为要建构世界帝国的隋朝不可回避的选择”

,因此,征伐高句丽绝不能视为隋炀帝的好大喜功。

一个有趣的历史细节是,无论是隋文帝还是隋炀帝在出兵高句丽的诏书中都基本不提及领土问题,而是聚焦于高句丽的“不臣”

,正如诏书中所说“高丽高元,亏损藩礼,将欲问罪辽左,恢宣胜略”

高明士先生在《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中也认为,高句丽的无礼与不臣,在隋朝的国力达到足以有所作为的时候,是无法容忍的,所以诏书中也说“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当然,这并不代表隋炀帝有政zhi洁癖,对于领土的历史问题漠不关心。

高句丽立国数百年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蚕食中原王朝东北领土的历史,收回领土也是宣誓国际秩序主导权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从隋炀帝的表态至少可以如果高句丽愿意在称臣等国际秩序的问题上配合隋朝,在领土的问题上和隋是可以有商量的。

更重要的是,隋炀帝丝毫没有消灭高句丽的意思。

事实上,这也正是今后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藩国关系上的重要原则,只要乖乖称臣,无论在领土问题上,还是经济贸易问题上,都可以做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