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小孝与大孝(1 / 2)

孔门学渣 我说那个谁 2533 字 2020-02-20

曾参上下文看了一下,觉得还真的那么回事好像并不影响行文和全篇。  “你先生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是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这个?”曾参道“先生说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还有业余时间的话,要去学习知识。及时给自己补充新知识。”  “这就是修身!你先生教你们的修身之法!”乐歌肯定地点头道。  “是!”曾参应道“这是先生挂在嘴边的话,时常会说的,几乎天天在说。”  “接下来是子夏说的!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回答道“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就不会因为诱惑而改变自己;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尽自己所能;同朋友交往,诚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自己没有什么学问,我一定会说他是一个有大学问的人。这是做人处事的根本啊!所以说他有大学问。”  “那你先生是怎么回答的?”乐歌问道。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先生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使人自知之明,让人沉稳;要以忠信待人,不要认为别人不如自己,在别人面前耍小聪明。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多交朋友。有了过错,要敢于面对,不要怕改正而掩饰过错。”  “好!”乐歌叫好道“这都是你先生教导你们的!都是修身的好方法啊!”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其实!《论语》中的学而篇里面,曾参也是如此回答的。  “我的意思是”曾参不好意思地解读道“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要丧尽其哀。如何做到丧尽其哀呢?思自己生养儿女之艰难,回想父母养育之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艰辛养育之苦,追念久远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如此,为的就是让我们子子孙孙后代能够过上好日子。追忆父母、先祖的恩德,思自己之责任。我们就有了重新面对生活的新打算,思考如何生活。  其实!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孝”!追忆父母、先祖,孝顺活人。一个人只有在家做到孝,走进社会才能做到忠。如果老百姓都能够这样去做,民风就会纯朴、善良起来,社会的风气就会日趋厚实起来,人们都会殷实起来。”  “很好!你的这一段回答,是孔子之‘学’的延伸,是‘学而篇’的延伸,是孔子学说思想内容的延伸!好!”  “谢谢乐伯伯夸奖!”  “其实!你这一段话,是对孝的解读我们为什么要孝!孝的意义和作用!”  “谢谢乐伯伯!”曾参谢道。  嘴上是在感谢,可曾参不得不服乐歌乐伯伯还真的不是简单人物?他是什么都懂啊!我如此编排,他都看出名堂来了!不得不服他啊!  “再接下来,你编排了一段学长、学弟他们的讨论进去。很好!作为同学,相互讨论很正常。还有!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也说明你先生会教学啊!说明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很好!好!你这种编排很好!”  “谢谢乐伯伯!”  “但是!”乐歌话锋一转,说道“可以删除一些内容、废话的!”  “哦?”曾参一听,急忙把《论语》拿了起来,认真地看了起来。  “你可以把这一段编排进去,其他的都删除!不不不!我只是提出参考意见,你自己作主吧!”  “那么?乐伯伯!我?”曾参看了看,决定道“要不?我把这一段编写进去,其他的都删除掉!如何?”  “哪一段?”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