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塞上神童——徐琦(2 / 2)

着,大家嚼了起来。

从此,百姓不再怕蟹了,徐琦又教大家打两齿铁扎,海蟹躲进洞里,也可以掘出来,吃蟹的人越来越多,海蟹便再也不敢上岸作乱了。蟹乱治毕,徐琦派人从家乡诸暨运来种籽,教百姓种好田地,崖州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卸任后,大家为念其恩德,把两齿铁扎称“蟹钳锄”,所以蟹背上的两个疤,便是蟹钳锄掘过后留下的印记。徐琦的官声、人品受到朝野的一致赞扬,仕途也很顺利,后来当上了陪都南京的兵都尚书,他位高仍不忘民众。

在徐琦担任兵部尚书时,朝廷要将调出南京的军队家属几万人,由南京迁到北方去,军队和家属都不愿离开南京,军心不稳,徐琦向皇帝上书,提出动迁几万家属,人心动摇,恐怕会出大事。皇帝接受徐琦意见,没有让军队家属北迁,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大动荡。全国边远地区设立的军屯卫所没有儒学教育机构,这样边地的官兵子弟失去了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也就失去了通过科举考试谋出路的机会,因此造成边地官兵不安心守卫,边防不得巩固,于是徐琦又向朝廷上书,朝廷批准了他提出的在全国卫所地区,仿照内地州县设立儒学的建议,使全国边疆卫所地方都普遍开办正规学校,这对发展边疆文化,培养边疆建设人才,促进国防巩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徐琦病逝于任所,终年六十八岁,明代宗封赠他太保荣衔。后来,安南使臣出使明朝时还常常对明朝官员说:“我们安南的草木,都知道徐琦的名字!”徐琦家乡宁夏镇的官民为徐琦建立了一个牌坊,上面写着“司马”二字,表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