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手电筒是家电(2 / 4)

价格不好说,咱们不提倡狮子大开口,但真实价格摆在那,十几枚,换三线城市一套百平方的房子基本没问题。”

全场哗然。

刚开始,见到只是个药丸,观众们并没有太大兴趣,这么颗药丸,能值多少?

可听了肖一若的话,才知道,比黄金要贵啊,这么大一颗才多重,就值好几万,还是压了价的情况。

“我还有个问题,87年到现在,都三十多年了,不会过期么?”郑秋曼的话让不少人点头。

“当然有可能,所以储藏是关键,要不当时那么多的东西,现在为什么看不见了,就是坏了嘛。”肖一若说的同时,摇臂给了特写:“大家可以看到,药丸外头是有一层蜡皮,这对于药材的保存是关键,如果放的好,别说几十年,上百年药效依然在。

像是邓老板,要看的不仅是物品的真假,其中也包含是否过期,因为没有药效的神药,只是垃圾,没有任何价值。”

“为什么一颗药丸会这么贵呢?”

“之前说的效果是其一,再者便是药材的原料,我想大家可能听说过或是在网上见过一些报导,某某农村或是什么地方,发现了牛黄,这其实就是牛身上的胆囊结石,中医上认为,可以治疗人的心及肝胆治病,每一百万头牛,大概能站出34千克牛黄,价格嘛...”肖一若看向观众席:“有没有人知道,今天金价,多少一克?”

“355!”立刻有人回答。

“嗯,牛黄的价格大概就是如此。”

众人咋舌。

“另外,牛黄丸里还有一味主药,是来自犀牛角,咱们国家从93年开始,便明令禁止使用该物品,所以,东西越来越少,自然越来越珍贵。用一丸,少一丸。”

“原来如此,等于是消耗品,不可再生。”郑秋曼点点头:“在这里,我们要提醒电视机前的观众,药是好东西,但如今市面上,你随意到个平台去搜索,大概都能找到所谓87,88年的牛黄丸,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千万不要贸然购买,以免受骗上当。”

编导几乎在每个物品环节,都有穿插类似的提醒话语,而且有大字体标记,主持人必须说出来,主要就是提醒大伙,不要贸然入坑,容易吃亏,和f一样。

鉴宝人神色倒是平静,并没有听到价格后懊恼不已,相信,来之前,心里都有底儿了。

每样物品,给出的鉴定时间是十分钟,老邓应该是有点紧张,他浸淫此道数十载,啥玩意没见过。

可代表民间队第一个出征,肯定想要带个好头,就算已经看出了个一二三,还是没出来,再瞅瞅,再瞧瞧,可别走了眼,那接下来的节目真没法录了。

郑秋曼等人说了一通废话,看看时间差不多,拿出了个小板子递给鉴宝人。

“来,周先生,请写出你的心理价位。”

唰唰唰,暂时不公布。

经过导演组的讨论,队伍鉴定环节精简了,之前设定的是民间队看完,专家队还会看一次,其实,和后边有些重合了。

反正物品都有经过第三方,真假肯定没问题,价格也和市面贴近,相互一比就知道了。

在大屏幕上倒计时即将结束的时候,老邓从隔音房里走了出来,在肖一若的提示下,写出了对于物品的判断。

“好的,《华夏鉴宝》第一期,第一轮鉴定已经完成,究竟,周先生带来的东西,是否是真品,又价值几何呢?”郑秋曼提高了音量,稍显激烈的鼓点音乐同时响起。

摄影机给了大屏幕特写。

“首先,是鉴宝人周先生的估价...十万元,接着,是我们民间队邓华昌老师的鉴定结果...真品,价值?”

所有人不自觉地转头看向八字胡老板。

肖一若不着急:“邓老师,为什么是个问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