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一统山河 两千零三十五章 来临上(2 / 3)

都,魏藻德就是北直隶人,在南方可是什么都没有,而且他知道,南方是东林党的天下,温体仁虽然严格意义上应该算是阉党余孽,但是人家是浙江湖州人士,在浙江和江南一带都有很深的根基,虽然东林党和温体仁不对付,可是东林党是来自无锡的东林书院那帮人建立的,说白了不管是浙党也好,东林也罢,或者是江南的阉党,真到了那个份上,这些人肯定会抱团。一旦真的迁都了,他们这些北方的官员就是无根浮萍,到了江南肯定是江南的官员嘴大,魏藻德明白,这天下是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皇帝去了南京他还是皇帝,但是自己这些北方官员去了南京,恐怕就不是皇帝说了算了,而要看江南官员的脸色了。最重要的是,魏藻德明白,南直隶那里还有个庞然大物,中军都督府。自己去了那边,还有自己说话的份吗?好不容易考上了新科状元,才享受了几天的荣华富贵,眼看着就要被打回原形,魏藻德根本不能忍。

魏藻德闭上眼睛想了想,猛然深吸一口气,出列拜伏在地,对崇祯大声道:“陛下!臣以为万万不能迁都!”温体仁牙齿都要咬碎了,这个杂种,李自成的大军都快打到京师城下了,还有皇太极的军队也快到了,强敌环伺,难道他有办法退敌不成?打不过又该如何?自己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的朝局岂不是毁于一旦,去了江南,他温体仁还能东山再起,留在这里是死路一条。最重要的是,魏藻德这么一表态,后面很多年轻的官员坐不住了。温体仁明白,这些新进的官员其实都是这一科登榜的学子,跟魏藻德一样当官没多久,他们都是以魏藻德马首是瞻,魏藻德毕竟是皇帝如此器重的新科状元,魏藻德这么一说,估计大家立刻就会跟进。温体仁知道,现在崇祯对这些新进官员的看法很重视,认为他们是清除官场旧势力的新兴力量。其实这么想不是不可以,可是也要分时候,若是和平时期,朝廷内斗也就算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当务之急应该是应对流贼兵马,而不是在朝廷上耍嘴皮子的,当然,如果叫他温体仁拿一个退敌方案出来,他温体仁也没辙。

魏藻德见皇帝不答话,立刻接着道:“陛下,钱先生方才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臣以为不错,我大明乃上国,当然要有上国的国格。皇帝之所以能称为天子,因为他是上天的儿子,轻易放弃都城出逃,军心士气备受打击,难道诸位不知道安史之乱乎?”咔嚓一声,犹如一道闪电砸在了大殿之中,连崇祯都愣住了,魏藻德这话什么意思,太明显了,当年安史之乱,唐玄宗出逃,才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破事,皇帝的出逃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大唐险些就亡在了唐玄宗的手上。这件事情带来的恶果就是,后面的皇帝有样学样,有个风吹草动就跑路,大唐一朝,竟然出了四个逃跑皇帝,简直是不忍直视。所以后世总是赞誉盛唐,其实盛唐也就是到安史之乱为止,后面的都是垃圾时间,用一塌糊涂形容也不为过。崇祯就算做不成刘秀,他也不想当李隆基,何况他还年轻,李隆基毕竟是老了,年轻的时候也开创过盛世,他崇祯登基以来,还没有盛世呢?

魏藻德又补充道:“陛下,可曾想过,悠悠众口,若是我们就这么跑了,百年之后,史书上会怎么写这一段,臣无所谓,身败名裂乃是自食其果,可是陛下英明神武,怎能在史书上。”说到这里,魏藻德简直戏精附体,掩面而泣起来,后面的新进官员们见情绪已经酝酿到这个份上了,唰的一下全部出列,呼啦啦跪了一片,大家都呼天抢地道:“陛下!不能放弃京师啊陛下。”有的人当场就要撞柱,被旁边人拉住,那人大呼道:“祖宗基业,江山社稷,不能丢了,我先杀身成仁。”还有的人喊道:“流贼要想夺取京师,就要从微臣的尸体上踏过去,好叫他们知道,大明也有气节文人,绝不将京师拱手让人。”一时间群情激奋,要是朝堂上能佩刀进入,温体仁丝毫不怀疑这些人会当场划破自己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