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天下归心 一千八百六十七章 人民生产队中(2 / 3)

这么多年,早就将青弋军当成了家一般的存在,自己愿意和青弋军荣辱与共,看到大都督如此慷慨,他打心眼里着急,不是不同情百姓,而是现在乃非常之时,青弋军不与民争利,可是也要优先保证自己的发展,青弋军没了,后面的理想啊、目标啊,全都是空话。

刘毅说道:“我们首先第一点就要扣除土地使用费,湖广的土地是咱们青弋军赶走了李自成得来的,农民交税自古以来是天经地义,所以咱们也一样,不过可以换个方式,收取土地使用费,这部分费用是固定的,我们先定下一个标准,后面时机成熟了再调整,比如我们定一个大队五百石,你这个大队生产五千石也好,一万石也罢,我们就那你五百石的使用费,这样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就提高了,毕竟多劳多得,多出来的都是自己的。然后我们再规定,从他们剩下的粮食中提留一部分作为集体储备粮,咱们青弋军不用,比如留下五分之一作为储备粮,这些储备粮可以用来抵抗灾害,也可以用来作为下一年生产投资的集体储备金,反正这些都是大队的钱,咱们分文不取。然后再去掉各户的口粮,剩下来的就是这一个大队一年生产额的纯利润,这部分是能卖钱的,但是,注意这个但是啊,这纯利润卖钱是要按工分计算的,每个人出了多少力,由领导班子进行打分,分配工分之后,由阮星的徽商总会出面,代表青弋军对粮食进行收购,这个收购价格我们说了算,计算一个大明粮食收购的平均值,然后按照这个数字收购,用来收购的白银就是各户的饷银,按照工分将饷银分发下去,这样老百姓手里有了余钱的同时,口粮也保证住了,只要咱们青弋军在一天,他们的生活就一个字,稳!”

刘毅见众人又要讨论,先打断了他们道:“还有一点,听我说完。咱们接手湖广之后,一定会多出来一部分土地,那就是无主土地,比如因为战乱被摧毁的乡村,损失的人口,被李自成干掉的地主们等等,他们的土地都会空出来,这一部分归中军都督府所有,可以由漕运总督府进行代管,如果某个生产队特别牛,土地根本不够他们种的,那好,可以从咱们手里或租或买,农民有恒产才能有信心,这样有利于社会稳定,也给了民众盼头,我们定一个标准价,你手里的余钱够了,那你就把土地买走,这个土地就是你名下的财产,你要是买不起,也行,你可以分期付款,以徽商银联作为担保,你找银联借钱贷款都行,每年还款,五年十年随便你自己选,按期还款还完了,土地就是你的,不能按期还款,对不起,土地收回,前面的钱你也别要了,当成违约金,这样一来,对于青弋军来说又是一大笔收入。据本督初步估计,整个湖广无主土地有几千万亩,我们定个价格,现在北方比较差的土地,基本上是三两一亩,江南地区的土地普遍在十两上下,好的土地,比如松江府一带的良田,更是五十两银子一亩,湖广地区的田地都是良田,比不上江南,也比北方好很多,在我们进入之前,这里的地价就在十两左右,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价格执行,那么我们能获得多少银两,少则五亿两,多则十亿两,这都是未来几年我们青弋军的军费来源。”

刘毅接着道:“一切稳定下来之后,我们再按照经济模式运行,也就是什么赚钱种什么,更快更好的解决农副产品的问题,改善民众的伙食,多吃油盐少吃米,让百姓的菜篮子更加丰富,可以有更多的食品进行选择。”刘毅回想后世,当时共和国的农业集体化为什么没有推行下去,正是因为只追求根据计划完成产量,忽略了货币化收入,没有完成农业为工业输血的步骤,农业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生产资料获取手段匮乏,获取价格虚高,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这种模式卡壳。一句话总结,就是简单且没有经营理念的集合,农民最后得不到好处,自然就丧失了生产积极性,最后推行不下去也就是必然了,未来青弋军要做的就是吸取先进经验,搞承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