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的战役,是平安京战役,不过,还需要分成两个阶段,先是围而不打,以武逼降。
其次是武力攻城,从精神和肉体上彻底消灭。
赵构偏向于第一方案,会宁府不就是这样打下来了的吗?日军武士军队的战斗力比金兵差远了,能少死人,就不要大开杀戮,这些可都是很好的劳动力;选拔出来的一些精锐士兵,经过严格训练和装备,还是不错的一支军队,关键是,赵构的宏伟蓝图中,需要这样大量的仆从军。
赵湛主动请缨担任议和使,赵构批准了。但在议和招降之前,部队的部署必须到位才行,这需要一点时间。
外围的一些军事要点还在日军手里,一枪一炮不放,就要求藤原忠通剩下的三十万大军投降,是不现实的。和谈招降,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压迫下的,不把他们打疼了,谁和你和谈?
徐庆指挥着两个军团北上,进攻北海道,进展十分顺利,已经攻陷出羽国,韩世忠的第二舰队负责物资运输,几乎是陆地上的大军打到哪里,海军的运输舰就开到哪里。
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徐庆干脆兵分两路,饕餮军团在东线,屯河集团军在西线,齐头并进,互为掩护,大有横扫天下的气势。
北线战事不用管,藤原忠通的政令现在只局限于京都地区,再远,根本就出不去了。
京都府北大门已经被攻克,岳云带着朵力团在郑三山的炮五师的协助下,一路南下,攻克爱宕和比奴之后,意味着已经锁死日军北上的大门,京都盆地一马平川,平安京地处京都盆地北部,已经被岳云的朵力团顶住了屁股。
但赵构严令岳云,留足北面的包围战场纵深,做出压迫态势就行,不要过分紧逼。
而西南方向的门户大阪,虽然有藤原弘毅派出的援兵增援,但却被韩彦朴的陆战第二军配合廖静文的炮六师,直接硬生生用大炮轰开,但没有包围追杀,将驻守大阪、兵库两地的日军全部撵回平安京,牢牢控制住西南大门。
宋军一南一北形成夹击之势,日本平安京中人心惶惶。藤原忠通索性将藤原弘毅和源兆兴的兵马全部撤回平安京,据城死守。
这样一来,平安京一下子多了三十万军队,虽然看上去兵力不弱,分配在四城的守备力量几乎翻了一番,每个方向的守军达到了七万人,可谓兵力充足。
但宋军围而不打,每天日军的斥候向藤原忠通汇报的,就是宋军的大营又向前推进了多少里,几乎在城头上就能看见宋军大营中呼啦啦飘动的军旗,甚至宋军的巡逻队已经开始在城墙外一里地之外,向城头窥视,但日军的弓箭却无法形成威胁。
复兴九年八月初八,宋军完成对平安京的合围,停下了进攻的脚步。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