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红隼的翅膀(3 / 3)

产业,依靠纯手工制造业和畜牧业,加上大宋帝国商道的开通,以及农业技术的支持,勉强解决了温饱,要说飞速发展,还谈不上。

越是到后来这两年,越是感到发展的瓶颈,高昌回鹘该怎么发展?道路该怎么走?以什么为发展核心?这些问题一一摆在毕勤哥的案头上。当他勉强逐一捋顺的时候,发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所有的发展,都是围绕着大宋帝国的脚步来进行,一但跟不上,马上就会产生断链的危害,皆是因为自身造血机能的不足。

毕勤哥这两年可没有闲着,他在大宋帝国成立第一个实际特管区高丽国的时候,就开始研究。而塞北特管区的成立,已经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对一个世仇敌国,居然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纳入自己的版图,而且,现在的塞北特管区近乎八成的官吏依旧是金国的旧有人员,但是在以赵鼎为首的特管区政府领导下,已经成为大宋帝国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一个大宋帝国“大粮仓”的建设,就让塞北特管区两年之内,财政收入连续翻番。

作为唯一一个延合大联盟里面访问过塞北特管区的国王,毕勤哥对这片黑土地上迸发出来的发展势头,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

于是,毕勤哥这两年没有干别的,就是到大宋帝国各个地区考察,特别是不远万里到大理、到吐蕃,每到一个特管区,都深入到基层,把见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回去命人整理成册,然后形成高昌回鹘指导性文件。

这些,赵构都是知道的,也在心里对这位勤劳务实的君主有一份钦佩之情。

越是这样,毕勤哥越是能够看透事情的本质,这才有了更加明晰的思路,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延合大联盟的峰会,他都要亲自出席,一方面是一种态度,另外一方面就是学习,每次大宋帝国出席的,不是李总丞就是赵副丞,都是大宋高层里面的精英分子,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四年下来,毕勤哥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高昌回鹘要想真正发展,必须真正融入到大宋帝国的体系建设中,换句话说,高昌回鹘要归顺大宋帝国,力争成为大宋帝国的一个特管区。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