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二次大整风(2 / 3)

了监管处理。

而吴进忠的军事监察部更是成了最让人谈及色变的部门,大有当年巡检二处的影子。从北京路后勤保障部部长窦骁开始,一共有一百多人被请到了军事监察部,而负责协助调查的,恰恰是梁景的一处,情报处。

梁景手中的权利很大,除了安情总局之外,枢密院的军情司、治安部的安全司,都归他这个大宋帝国安全委员会会长管辖,真正的情报共享。

在这样一张网下面,任何宋国的官员、军官都是透明的。

但有两个地方,梁景知道自己不能碰,或者说,只有请示赵构了,才能调用一些有限的情报,一个是吴福的内务部,一个是朱远山的修内司。

梁景和吴进忠在行动之前请示赵构,军队的事情一定要赵构拍板才行。赵构只说了一句话:“军队一定要保持纯洁”。

这句话,足够了。

军队里不需要那么多声音,军队只需要知道一个道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打赢一切战争。

既然个别人没有了进取之心、牺牲之志,就该给挪挪地方了。至于贪污腐化、思想堕落的军官,一律按照相关法律严惩。总之,军队内部要做到“风清气正,充满斗志。”

大宋帝国历史上,称这次第二届全国民意代表会议为“七四会议”,他还有一个另外的名称“全国整顿大会”。称之为大宋帝国复兴历史上最着名的四次会议之一。

赵构的大帅府和枢密院,没有被整风运动波及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队伍的年轻化。

像岳飞,军事枢密院枢密使,也不过才三十一岁,副使赵子明三十岁,汪若海三十三岁,韩世忠也不过四十四岁,刘浩三十八岁。

至于大帅身边的人员,都不会超过三十岁,年龄最大是高进,也没有超过三十岁。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这是赵构喜欢看到的。

况且,赵构也才二十七岁,正是大好年华的时候,可想而知,赵构带着一帮子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枢密院是三十岁到四十岁的壮年之身,即使是李纲的政务院,平均年龄也才四十岁左右,正如崛起的大宋帝国,一切都是新的、年轻的、充满活力的一个时代。

赵构对整风运动抓得很紧,他不要短期效应,他要的是长治久安。各地要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整风运动,剖析自己的思想,寻找差事上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思想,是不是围绕着当今大宋帝国皇帝陛下提出来的思想来开篇布局,要牢牢树立一个理念“赵构思想就是我们的思想”,认真领会、揣摩、落实。

借这个会议机会,赵构允许各地封疆大吏多在开封逗留一个月,一是赵构要找各地都督谈话,有时候是按照区域集体谈话,但不会超过五个人。更多的时候是个别谈话,有些都督甚至谈三四次,中午也就陪着赵构一起午餐,致使留京都督都以能陪着赵构一起午餐为毕生荣耀。

这里面,琉求总督曹平正被赵构专门接见了三次,每次都留下陪着午餐,这让许多都督心里都涌现出一个念头,一定要和这位曹总督搞好关系,这位曹平正总督,怕是和咱们的官家关系非同一般。

曹平正治理流求五年,已经初具规模,以稻米、水果、林业、渔业、工艺等为主,在高雄左营区,驻有大宋帝国的第二舰队,整个高雄地区成为了一个军镇,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形成颇有军事化色彩的一个大区,成了流求南部地区最富饶的地区之一。

曹平正已经干满五年,按照当初的约定,赵构应该将其召回,换一个地方或职务。

但赵构心中的宏图大业的计划已经启动,流求是一个很重要的支点,这个时候,一个在流求担任了五年总督的曹平正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但赵构还是要征求曹平正的意见,大宋官家得说话算话。

这次曹平正敕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