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 历史的明线与暗线(1 / 1)

我们所能看到历史,仅仅是历史的一个小片段。

在刘邦的“四面合围”计划统筹与全力支持配合下,韩信通过高超的指挥艺术,一步步迫使项羽走上了绝路,选择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自刎身亡,此时的韩信,身为齐王,麾下有二十多万大军,统治者华北地区的广袤领土,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各路诸侯联军都要听从他的调遣,这绝对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如果说韩信受封为齐王时是他人生的高点,那么垓下之战就是韩信的人生巅峰,他的战绩与威望已经足以震慑天下,是能够左右天下大势的风云人物。

但是,韩信或许很难想象,到达人生的巅峰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大多数时候很难再创辉煌,反而是随着重力加速度开始走下坡路,速度之快、变化之大,往往让人难以接受。

项羽一死,整个天下大势也为之一变,原本刘邦、项羽、韩信三方势力勉强能够达到鼎立的微妙平衡,三方尽管有摩擦,但不会下死手;然而韩信在刘邦的承诺下,听从了刘邦的召唤,选择共同对付项羽,打破了原本就脆弱的平衡,如同失去一足的鼎一般会轰然倒塌,而鼎中的沸水溅出时,必然会有人受伤,而这就是韩信必然会走向下坡路的原因。

项羽在乌江自刎后,刘邦带人前往鲁县(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砸场子,誓要断绝天下人支持项羽的念想,考虑到楚地城邑陆续投降,局势还不算稳定,需要有人收拾烂摊子,这个光荣的使命自然也被交给了韩信。或许有人会问凭什么,因为之前刘邦曾经许诺把陈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以东一直到大海的土地都划给韩信,这块地盘理论上现在是属于韩信的,韩信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