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西域诸国的使臣中空出了一个位置,用意自然不言而喻。
这帮战狂,又在炮制开战理由了……刘盈撇了撇嘴,将视线从空缺的位置移开。
其实乌孙人不来朝觐的理由他可以理解,毕竟乌孙人什么也没干,莫名其妙就从匈奴的附庸,转变为了汉帝国的附庸!
重要的是,乌孙人觉得自己远离汉国,双方之间并不接壤,即便是不来向刘邦表示臣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汉国想要征讨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的乌孙人,要么飞过贺兰山以西的瀚海草原,要么就先打穿盘踞在后世青海地区的羌人!
羌人,这可以从炎黄时期就存在的民族!
夏朝没有征服他们,商朝除了抓些羌人奴隶烹煮后祭天外,也同样没有征服他们,直到周人崛起,虽然把羌人从陇西高原赶走,但也同样没有让羌人臣服!
而这,一直延伸到秦国立国。
秦人和戎狄血战数百年,终于获得了周天子允诺的应许之地,这帮战狂旋即将目光盯上了陇山西边,唱着歌牧马放羊的羌人。
于是在秦厉公时期,秦军大破羌人,屡屡发动战争大肆掳掠人口发往关中为奴。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一个名为「无弋爰剑(yyunjin)」的羌人奴隶,「无弋」,就是羌语中奴隶的意思。
爱剑如同西边的斯巴达克斯一样,在秦国发动了大起义,带着族人跑回了陇西荒山,在面对着秦人防火烧山时,又龙妈附体,给自己刷了一个「不焚者」的词条,于是成为了羌人的神,以及大首领。
而他的子子孙孙,也秉承着他的意志,自由奔跑在青海湖畔的山峦草原之中。
即便是后来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羌人也依然是自由人,并没有向秦人臣服。
自然而然的,乌孙人认为,羌人也不会向汉人臣服,乌孙人坚信,在这已知的世界的中,唯有匈奴,唯有撑犁孤涂单于才是那个值得所有人臣服的男人。
这,就是他们的取死之道……
不过这也不怪他们,毕竟陈汤尚未出生,还没有人来告诉世人,什么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刘盈看了看满堂公卿大臣的眼神,均看出了这个虽远必诛的念头。
毕竟,现如今的汉国锐意进取,讲究的是一个「功名马上取」,属于是从民间到朝堂,哪哪都是战狂……
比如当年汉武帝在第一次征讨大宛失败后,立刻就能够「赦囚徒扞寇盗,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
六万战兵,从关中投放到数千公里之外的大宛,这是让后世的铁血强送,以及大萌王朝想都不刚想的事情!
和汉唐相比,宋明那种放弃燕云十六州、辽东河套,乃至于交趾的行为,都是懦夫无能之举!
什么敌人太强、技术外流、没有马、粮食不够、生产力水平不行、汉族是农耕民族、拓展到400毫米降水线以后就是极限了等等等等,不过是在找借口罢了。
因为,如果真的要做一个农耕民族,怎么能够放弃燕云的沃土平原,是不是把红河三角洲的土地消化消化,该不该把河套的土地稳固稳固,能不能把辽东的沃土收拾收拾?
这些可都是令人艳羡的土地,农耕民族有什么理由不去争取到手呢?
所以,归其原因,就是战略失能和组织力的严重退化!
而一切经济政治军事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分配问题,即社会财富究竟该怎么分配?
现如今的汉朝经济,以及后来的唐朝,兼有国有土地经济和庄园经济两种,其中后者占据绝大多
数。
而掌控庄园的豪强,和后来科举制度下的地主有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