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韩王信:感谢老铁的打赏……(2 / 3)

天命唯汉 曹吉利 4146 字 6个月前

任郎将,这样既不用上前线作战,而且战后还可以分到一点功劳。

虽然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改封一个和自家有血缘关系的彻候不算什么难事。

但毕竟羹颉侯这个名号的意义特殊,朝令夕改的话刘邦也会有些下不来台。

有了战功之后,一切就都好说了。

………………………………

同一天。

雁门郡,马邑城。

鼓角轰鸣,蹄声急骤。

利箭穿云,人如潮涌。

偷袭马邑城的行动被韩军识破后,匈奴人开始全军压上,试图以人数优势将马邑城直接淹没。

此刻在马邑城周边的河谷中或驻扎或攻城的匈奴人,保守估计有十万骑之多!

不过韩王信躲在一面塔盾之后,脸上却丝毫没有担忧的神色。

尽管马邑城中只有一万出头的守军,总人口也不超过六万,但凭借这眼前这套今非昔比的城防工事,韩王信有信心,他能守着这道城墙直到老死!

最重要的是,他通过城下那些做匈奴人打扮的秦军射到城头的箭矢判断,对方这样的攻势,最多持续一个上午!

毕竟,打仗就是打钱。

第一天的时候,城下的匈奴人射上城头的箭矢,箭杆坚硬,箭簇锋锐,箭羽笔挺,一看就是从秦国武库中取出来的上品。

而现在射上来的羽箭,箭簇尽管依然锋锐,但箭杆的质量下降的不是一星半点,一看就是失去了秦国的考工律而自行制作的。

但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箭羽。

这种东西类似于后世的火箭尾舵,飞机的垂直和水平尾翼,起到稳定横向、纵向的作用。

有钱人或是贵族通常会选择诸如老鹰等猛禽的羽毛充当箭羽,但军队或是普通人使用的话,还是会选择相对廉价的大雁或是其他家禽身上长而笔挺的羽毛。

猛禽的羽毛获取不易,再加上匈奴人并没有成熟的家禽养殖业,所以羽箭必然是射一支少一支。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匈奴人招募的秦国降兵掌握着攻城的方法,但那是针对战国时期的老式城墙。

强如项羽,尚且折戟在了荥阳城下,如今这些故步自封的老秦军队,又如何能够攻破马邑城的城防工事?

最要命的是他们之中并没有善于打造攻城器械的工师,这就导致了他们在攻城的时候,只有一种战法。

蚁附。

也就是踩在临时组装的云梯上,顶着城头流星般砸下来的滚木礌石强行登城。

在这种战术下,羽箭压制城头韩军的行为就一刻都不能停下!

城头上,守城的韩军心里乐开了花。

敌人射上来的其实不是箭矢,而是钱!

匈奴人此时使用的箭矢,是从秦国武库中收集来的存货,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四棱圆身铁镞箭头、三棱铁铤铜镞箭头、四棱铁铤铜镞箭头。

第一种铁箭头的数量并不多,最多的是后两种,也就是用青铜浇筑而成的箭头。

毕竟战国末期,秦国的青铜铸造工艺早就是炉火纯青,且青铜相较于铁器不易生锈,更耐于存放在武库之中,再加上秦律所硬性规定的标准化生产模式,这就导致了武库中的青铜箭头要比铁质的箭头多得多。

这就是让韩军士兵觉得发财了的原因。

青铜箭头的重量,大约是两枚秦半两的重量,也就是接近二十四铢,每铢大约重0.8克,箭头的重量接近二十克。

这里面哪怕杂质有一半,每根箭头中也可以提取出十克的纯铜!

而十克的纯铜,如果拿到官府的铸币厂,则至少能换回三枚五铢钱!

按照一百二十钱一石小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