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韩信:决赛圈,垓下!(2 / 3)

天命唯汉 曹吉利 5042 字 6个月前

当双方步兵战作一团的时候,项羽从指挥台上走下,纵身上马。

指挥步兵结阵而战并不是他的强项,他最擅长的,还是带领骑兵冲锋陷阵,以点带面的撕裂敌阵。

所以这种双方步兵胶着在一起,一时半会无法分出胜负的场面,正是项羽所乐见的。

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亲自带领骑兵部队,在战场侧翼逡巡,寻找一个合适的进场时机。

他的这种战法,和当年的亚历山大大帝使用的锤砧战术如出一辙。

以正合以奇胜。

这种战术其实不止有马其顿人在用,中原人也在用,而且也不止是公元前用,公元后也同样在用。

比如拐子马和铁浮屠,其实就是锤砧战术的一种。

嗯,拐子马并非是金兀术原创,在宋真宗制定的阵图中,就已经有了拐子马的存在。

按照那幅图上标注,凡是布置在两侧的骑兵,在当时都可以叫拐子马。

但宋朝虽然什么都有,但却根本无法实现锤砧战术。

铁血强宋并不缺乏用于作战的骑兵以及破阵的重骑兵,最大的问题是军队中弓弩手的比重越来越大。

拜驴车战神所赐,前期精锐白给,导致后续培养重步兵扛不住线,重步兵扛不住线的结果,就是后方的轻步兵需要直面对方的重装集团。

于是,轻步兵就开始叠甲,然后进一步拖累进攻的整体节奏。

不过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到了岳少保大显身手的时候,一改从前的作战手段,以骑兵为砧重步兵为锤。

开战之后,骑兵黏住对手,之后重步兵左右包抄对敌军进行挤压,最后才是决定胜负手的长刀大斧登场。

所以此刻,面对着强势的楚军骑兵,刘邦别出心裁的并没有让郎中骑兵迎战,而是让郎中骑兵集结起来,和项羽换家。

简单来说,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侧翼包抄我的后方,我如法炮制。

然后,翻车了……

守卫汉军侧翼的,大多却是从燕赵之地征召而来的士兵,他们虽然有过训练,但实战的次数却并不多。

此刻面对着几乎是孤注一掷的楚军主力骑兵,仅仅只能够做到结阵自保。

于是,项羽立刻开启了无双割草模式。

只是汉军中军幕府,除了刘邦脸上露出几分不忍之外,张良韩信等人全部都是老神在在,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昔日田忌赛马中,以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下驷对上驷,最终三局两胜。

此刻的汉军之中,正是以下驷对上驷。

开战之前,刘邦几乎将淘汰下来的皮甲全发给了侧后的燕赵军队,所以他们人均叠了好几层甲……

也因此项羽带领楚军骑兵看似纵横无敌,但其实燕赵军队的伤亡并不大。

于是,冲锋速度下降的楚军骑兵,伤亡数量就开始逐渐上升了。

很简单,虽然楚军骑兵骁勇善战,但燕赵军队却有着十多万之多。

人数的优势,再加上身上厚厚甲胄带来的安全感,让他们在直面楚军骑兵冲锋时,并没有一溃而散。

见血之后,勇气倍增,身怀利器,杀心顿起!

尽管项羽试图破阵而出,但无奈这里的步兵方阵重重叠叠,一眼望不到头。

没办法,他只能将自己当做矛头,奋力刺破一道道封锁,尽可能让楚军骑兵动起来,避免失去速度后,被步兵合围,砍成肉泥……

而在楚军步兵中,郎中骑兵在冲锋之前,就和同在阵列中的胡骑和燕赵骑兵分开。

这种分开,并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为了发扬各自擅长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