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管他什么心路历程(2 / 2)

占优,他得了朱厚照的加持,正以满装欺负湛若水和周瑛这对黄金、钻石组合。

湛若水不算初出茅庐,他中举后停了好些年没考会试,而是呆在家里跟陈献章学艺,陈献章去世后他还为师守孝三年。

整整十二年,要不是老娘以死相逼,估计湛若水也不愿意进举出仕。

所以湛若水弘治十八年才考上进士,现在已经年过四十,却还是实学派的先锋小卒,被王守仁欺负得死死的。

老师来了,王守仁胆气更足,大有要将湛周二人挑落马下的气势。

竟然是这样的王守仁,看来高参们说他是二楞子还真不冤杜他。

太正常不过了,要不是这样朱厚照能那么容易收服他?

许多朋友对王守仁纳头便拜持异议,史实上王守仁就这么个人,王艮是戴着纸高帽去抻量王守仁的,二人辨论一场,王守仁让下住家里,拜不拜师无所谓,爽了再说。

湛若水可没那么好办,能守住书桌不愿做官,可见湛若水就是个学术狂魔,不容易勾引,他后来也不愿做实务官,主要在南京晃荡,后又回广东办书院讲学,正宗臭老九。

有够讽刺,实学大家不干实务,到底是大明不会用人还是自抬身价?

还真不算自抬身价,湛家不穷,但湛若水散尽家财办学,是真学人,并不辱没实学家的名头。

这就不好办啦,看来又要上大招了,虚中腹诱敌?

朱厚照打断了他们的学术辩论,将韩文和张懋的事情以及盐业的问题直接倒了出来。

叮,机事不密,昏庸度+1

本来就打算拉拢收编实学派,朱厚照一点都没犹豫也不保留,他本来就是在赌,输了掀桌子灭口,赢了爆赚,典型性昏君作为。

听了内幕的湛若水和周瑛小心肝扑通扑通的,完了,上了船,下了去。

周瑛也是大臣来着,已经当到了四川右布政使,回京是述职转官,其实是打算致仕,这不是赶上了朱厚照新的退休政策了嘛。

此人还非常有才,写的一手好字,承天殿改造之后的新匾就是他题写的,“承”字中间作一“王”字,四周钩角相向,寓“四夷来王”之意,朱厚照赐玉带一条为润笔。

赶上了,朱厚照顺道将此事也说了,邀请周瑛题匾。

今天大臣们再跪久些估计会得伤风,朝殿安装地暖、防雷防火的改造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