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杜度的坚持(1 / 2)

康乾二年,大清和欧洲四国关系进入蜜月期。

虽然清国与欧洲各国没有互派使者,互相之间缺乏了解,杜度还向英国商人询问:

“英吉利国在哪里?与罗刹国是否接壤?英国女王是否出嫁?长什么模样?”

诸如此类的荒谬问题听起来太过滑稽。

不过因为有共同的敌人要对付,有共同的利益,所以辽沈之战爆发后不久,清国和英国等方的关系便开始迅速升温。

本质上说, 清国和欧洲四国一样,都是殖民国家,不过相互之间文明程度不太一样:

清国还处于奴隶社会晚期,而英国和法国他们,即将或者正在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

杜度向欧洲各国代表表示,量中华之物力,接与国之欢心。

这不是清国皇帝的一句不着边际的口号。

杜度真心愿意割让土地,开放通商口岸,废除广州商行, 改变前明对外贸易的一切陋习。

大清未来一段时间对欧洲都将采取友好护助的对外政策——如果清国能存在足够长时间的话。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全权大臣范文寀与东印度公司代表科伦,两人鸡同鸭讲,啰嗦了很久,终于将中华通商口岸、关税税率、割让领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友好的讨论交流。

最后,范文寀和英国绅士达成协议,实现多方共赢。(法国、荷兰、西班牙、俄国也取得对华片面最惠国待遇,分别割让了他们认为适合作为殖民据点的土地,如舟山群岛、库页岛、台湾岛等)

不过,这种协议注定是幻影。

如同后世鸦片战争中两广总督琦善(注释1)和英国商会代表义律的友好谈判,最终签订《穿鼻草约》(注释2),范文寀和科伦都无权代表本国做出任何决定, 因为两边的皇帝根本不会买账。

英国议会不可能为了远东贸易,出动上万兵力(科伦向大清承诺的出兵额)全面入侵中国, 当然,英国现在也没这个实力。

杜度更不可能把大清的龙兴之地(赫图阿拉)拱手割让给沙俄, 给哥萨克人当殖民地。

按照范文寀和英国商人签订的条款,大清将向欧洲商人开放沿海十五处通商口岸,覆盖整个中国沿海,北至辽东营口南至海南临高。

英国人要求废除广州商行制度,以后英国商人与中国贸易,将直接与清政府打交道,而非和广州那些奸商。

范文寀满口答应。

英国商人见清国颇有诚意,便也抛出了自己的橄榄枝。

东印度公司将为清军提供必要的武器装备,等攻克沈阳,入关平定天下,清军战争所需的火炮和教官,全部不列颠王国负责。

当然,清国皇帝需支付一定的军费,如果必要的话,皇家海军还可以介入对南方小朝廷的军事行动。

当大学士范文寀将谈判条件汇报给皇帝时,皇帝并没有表现出不满。

所谓大清丧权辱国,只是后世键盘侠们的意淫,至少在杜度看来,除了东北赫图阿拉那旮旯, 其他地方都是可以卖的, 毕竟不是建州故土, 卖了就卖了, 只有卖自己的家园才算是丧权辱国,杜度和慈禧太后都没把天朝当做自己的家乡,所以他们的卖国,不算真正的卖国。

关税税率、片面最惠国待遇之类的话题,大清皇帝并不理解,也不感兴趣。

开放通商口岸,他也不在意,口岸大部分都开在南明朝廷手里,和大清没一毛钱关系,开放就开放吧。

唯一让杜度感觉不爽的是,红毛夷要割占香港岛和济州岛,香港那个穷乡僻壤还好还好,济州岛位置重要,绝不能让红毛夷占着,否则早晚是个祸害。

大清急需红毛夷坚船利炮对付刘贼和南明,所以,皇帝只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