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有可为(3 / 4)

舞刀弄枪,只是偶尔学些经书典故,杨镐对女儿管教很少,眼见得到出阁年龄,还和个刁蛮公主一样。

这时日杨镐为萨尔浒战败,焦头烂额,也没空过问女儿学业,杨青儿也越发放肆。

这时候,家丁头子带人进来。

一个满脸灰尘的明军士卒出现在几人面前,他步履踉跄,发髻凌乱,脸色惨白,一看便是有伤。

杨镐瞥见鸳鸯战袄上还有斑斑血迹,不等开口,士卒便跪倒在地,挣扎着从袖中掏出纸条:

“小的是刘总兵麾下家丁王斌,我家老爷让·····”

王斌说了两句,便昏死过去。

茅元仪见这幅模样,连忙朝家丁挥手,让家丁把人带下去。

“我刚才找了几个刘綎旧部,确认无误,是他家丁不假,”

杨镐微微点头,颤巍巍打开那张沾着血迹的字条,仔仔细细看了两遍。

他神情极为认真,就像当年在京师参加殿试,展开大卷(殿试时试卷较乡试更为宽大,故称“大卷)时一样。

翻来覆去看了半晌,杨镐脸上表情发生细微变化,最后轻抚胡须,陷入了沉思。

“大人,纸上写的什么,可是刘綎笔迹?”

“你自己看吧!”

茅元仪刚要接过,忽然女儿夺去,杨镐在旁边怒道:

“没大没小,快拿来!小心打断你腿!”

少女将纸条小心翼翼展开,曼声读道:

“辽阳总兵刘綎顿首再拜,末将领东路军于二月二十六过宽甸,三月三至浑江,期于杜松、马林汇于赫图阿拉,扫穴犁庭,报效皇恩,士衔枚,马裹布,星夜兼程。三日清晨,距赫图阿拉仅八十里,幸得麾下义子刘招孙俘奴贼细作数人,知总兵杜松,马林已被奴酋击破,辽兵生死不明。奴酋阿敏设伏,我南兵孤军深入三百里,进退两难,进则恐不能敌,退则军心动摇,为贼所乘。当今之际,唯有待朝鲜合兵,叶赫援持!伏惟经略运筹帷幄,当有完全之策,解救倒悬,保全辽事,为圣天子分忧!东路军将士泣血顿首再拜!”

“爹爹,这刘招孙是哪个?真敢抓鞑子?貌似听过此人名字。”

“滚!”

杨镐抡起茶杯,作势要砸向女儿,杨青儿撇了撇嘴,嘻嘻哈哈,丢下字条,曼步回了厅内。

杨镐对茅元仪尴尬一笑,茅元仪平时见惯了杨青儿做派,也不在意,俯身捡起字条,草草看了一遍,眉头紧皱,陷入沉思。

从宽甸至辽阳,六百多里路程,多是崎岖山路,快马至少要三日,从时间上来看,这家丁不像有假。

杨镐乃是粮官出身,对军中粮草调度,兵马运行,颇有章法。

他一眼便看出这信是真的,眼下所忧虑者,乃是对刘綎救还是不救,如果救的话,派谁去救。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石民,你看这信是真是假?”

茅元仪将信拿起来翻看一番,再次放下,半晌之后,才开口道:

“若是奴贼想要赚我,当伏兵于界藩、鸦鹊关,宽甸路途遥远,距离赫图阿拉最近,怕是····不过听闻奴酋钻研兵法,往年去京师朝贡,都要买《三国演义》来读,兵者,诡道也····”

杨镐挥手打断,若有所思道:

“刘綎与老夫多有嫌隙,此事天下共知,奴酋久在辽东,又岂能不知,奴酋断不会借用刘綎来赚我,单是这一点便不会是假。刘綎平日傲气的很,若不是形势急迫,不会向老夫求情!不过,”

杨镐停顿片刻,呆呆望向窗外。

“不过,他说保全辽事,为圣天子分忧,可见战事还是大有可为的!”

“大有可为?”

茅元仪将信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