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改革弊端(2 / 3)

消除百年之祸 是技术 3177 字 2022-03-28

蓝闹的态度让蓝玉有所感觉。

“那个太监,就是因为对父皇忠心,所以我才没有动他。今天算是我对他的一个警告吧!”

“他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还不自知之明,就不用看我了。”蓝玉做皇帝,也是统领三军之人,自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老爹,我们蓝家,为什么能够取代朱家呢?”蓝闹自己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后朝蓝玉开口。

“为什么?”蓝玉知道自己的儿子,没有事情是不会来的,既然来了肯定有大事。

“是洪武帝!”

“洪武帝?”蓝玉对此人,太熟悉了。

“洪武帝从一个乞丐,坐上龙椅,凭什么?凭众人的将士。是他将无数将士,聚集在一起,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最后打败各路对手,建立大明朝,恢复汉人天下。当他坐稳龙椅,天下已定时,开始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八十一位开国国臣,有几位善终的。死在战场上,或者病故的,还能给家族留下福泽,否则都是连累家人。”

“是啊!若非我突然中风,恐怕也跟那些老哥一样,满门抄斩,或者全家流放。”蓝玉想起来,在自己醒后,得知那些熟悉的,全都不在时,久久不能开口说话。

“民心!”蓝闹看中时机,再次抛出两个字。

“什么民心?”蓝玉就跟不上蓝闹的思维了,只能被蓝闹牵着走。

“洪武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大明,那是民心所向。晚年,洪武帝为了朱家天下的万世长久,开始对有能力的功勋,开始痛下杀手。靖难之役,叔父打侄儿,有多少人在看好戏,有多少人出工不出力。”

“朝中还有多少带兵的将领啊!”蓝玉问了一句。

“老的已经被杀光了,小的还没长大,正是青黄不接之时,这样的效果也附和洪武帝的标准,最起码不会有外姓之人夺取皇位了。”

“外姓?你认为朱棣的造反,是在朱元璋计算之内?”蓝玉好奇地问到。

“不!洪武帝根本没有料想朱棣会造反,在洪武帝的计划之中,朱棣只是一个守边王爷而已。对朱棣来说,东北有女真,西北有鞑靼,就这两个外族,就可以完全牵制朱棣了。只要中原不乱,朱棣就没有胆量南下。可惜,建文帝走了无数招臭棋,一步一步将朱棣逼上绝路。殊不知,朱棣本人是当今,唯一一个既能带兵,也能打仗之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是说给建文帝听的。”

“嗯!”有道理,蓝玉承认了蓝闹的观点。

“老爹,我有个假设,倘若你一直中风,并没有从病床上恢复过来,也不做任何安排。也就是说,你对靖难之役,没有任何干扰,朱棣输赢几分?”

“在靖难之中,我的确做了不少部署。我的部署只能影响战役走向,但是改变不了战局变化。我为了给自己部署争取时间,对双方都做过部署。当然,有利朱棣的多一些,我不能让他死掉。要分输赢,在耿炳文之前,朱棣没有一分胜算。在朱棣打败耿炳文之后,他就有了三分的可能。在建文选择李景隆接替耿炳文时,朱棣有了五分的机会。当建文帝下达,不准伤害朱棣的命令后,他的胜算超过建文了。”蓝玉仔细地分析了靖难朱棣的情况。

“我同意你说的话,打天下是要靠武将,治理天下要文臣。一个完整的朝廷,是要文武皆备。可惜,当建文帝接过皇位时,文臣倒是尚可,武将已经严重不足。当时,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不会出现严重的兵灾,洪武帝是这么想的。所以,洪武帝决定为建文扫清存在的威胁。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的儿子竟然造反。”

“是啊!人算不如天算,谁能知道我们蓝家是最后的赢家呢!”蓝玉说这句话的时候,非常得意。

“老爹,今天我过来,不是跟你拉家常的,而是跟你商量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