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银票(2 / 3)

消除百年之祸 是技术 3238 字 2022-03-28

拜。

“你不在的时候,我就像少了一只胳膊,那些货物就叫别人处理,你给我办一件事情,开钱庄。”

“钱庄?”

“宋朝的银票是怎么回事,你可知道?”蓝闹试探了一句。

“知道。比如我在杭州存放了一万两白银,换来一张白纸。回到苏州老家,用那张白纸换回一万两白银。一万两白银,没有大批的保镖在,根本不可能安全地从杭州回到苏州,但是带着一张银票,问题不大。”沈万三作为经商奇才,对银票绝对不陌生。

“银子的流通能力太弱了,几百两就是一大包,远距离行走是个难事。而大明宝钞面额太小了,适合集市购买。我让你以个人名义,建立钱庄,让那些做大生意的人,先将银子存在你的号上,然后用开出的银票,去购买你所开店铺里的任何东西。接下来,我将朝廷的税收,全部以银子折算,并且不受实银。因为,那些散碎的银子会有火耗损失,就单一收取银票。”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将成为历史。

“税收,收取银票?”沈万三还没有反应过来。

“对!你得在每个县之中,都必须建立一个钱庄,并且让人随意兑换银子。”

“这?”

“没事,不急,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子。”

“公子,我觉得还是在杭州城,建立一个试点,一步一步来吧!”沈万三一时间很难完全理解,银票的实际作用。

“对,这是必须的。”

沈万三在大明的商圈中已经是史前巨鳄级别的,无论从背景和资金上,都是首位。同时,跟他接触的做生意的人,都清楚沈万三这个人,做生意非常实在,从来不弄虚作假,也不强买强卖,一切用经济的手段,公平竞争。

当沈万三在杭州最繁华的地方,开出第一件钱庄的时候,无数富豪仿佛感觉到了什么。那些富豪跟沈万三生意上都有来往,当沈万三公开宣布,自己的生意,必须以银票结算时,他们明白了一件事情,银票将是以后的主流。谁敢反对银票,结果只有两种,一是沈万三破产,二是自己退出商圈。沈万三会破产吗?只要蓝闹不倒,沈万三就不会破产,这是所有商人的共识,所以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自己退出商圈。

沈万三正式挂牌钱庄八天时间,就有三百八十万两白银存入。另外,蓝闹早就准备好了,沈万三还在南洋的时候,蓝闹就召集了大量的工匠,开始研究大明宝钞,制作出无法仿冒的银票票据。钱庄的规矩就是,千两白银一下,认票不认人。千两以上的银票,那么就需要认人对应,根据存入时留下的各种资料一一对应,如果有差错概不承认。相反票据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入的本人和对应资料。

又一年年末了,六部将聚集一起,清算一年来的收入和支出。不算不要紧,一算吓一跳。国库竟然盈余一千四百四十五万余两白银,这还扣除了在北京建造宫殿的费用。三杨内阁以及六部堂官,他们都清楚。国库盈余的主要原因就是,茶税、铁税和海税,这三块家起来,就国库八百七十五万两。还有,丝绸贸易快速扩张,导致江浙农民毁田种桑。朝廷向那些种桑农民收取了高额的桑税,变相地提高了丝绸的生产价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八百多个义务兵回乡后,九成以上都完成了对村里田地的丈量,清算出,被当地豪强隐瞒的田地,并且对他们实行抄家抵充国库。光对当地豪强抄家的银子,达到了一千一百四十五万两。

十二月二十二,蓝闹拿到三杨内阁和六部堂官最后的报告后,决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对大明全部官员,发一笔福利,正一品年终奖一千两白银,从一品九百五十两,到最后九品官员,拿到手也有两百两银子。蓝闹发的不是现银,而是自己弄出来的银票。蓝闹真的将朝廷当成公司来治理了,有盈余,就发福利。

“太师,这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