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地跪在地上。
“先给他们一点吃的。”郑和知道,他们已经将岛上能吃的全都吃光了,这么多天时间,都是靠海中的鱼虾蟹过日子。
“大人,我有话要说!”就在这时候,人群之中有人用着蹩脚的汉语说道。
“说!”
“我有宝藏献给大人!”
“宝藏?”郑和突然眼睛一了亮。
“对!”
郑和一个手势,有人过来,直接将说话之人带走。
“走!”洪保踢了一脚。
一个时辰之后,洪保兴奋地回来了。
“大人,他说的宝藏,不简单。我初步估计价值,不下50万两银子。”
“才50万两,无本生意做了这么多年,恐怕不止吧!找出几个头,交给纪刚。”他们的宝藏早就在郑和的计划之中,出发前蓝闹就提醒过郑和,纪刚的能耐。
“是!”
才大半天时间,洪保就笑眯眯地回来了。
“回禀大人,纪刚已经问出了不少。他们交代了,在大明有不少人,跟他们勾结。他们劫持的货船,都是由大明的几个商贩销赃的。并且,他们还在杭州和苏州,投资了好几个丝绸行。他们在大明隐藏的资产,起码在三百万两以上。还有,他们在其他无人岛屿上,藏了很多金银珠宝。全部加起来,折算银子起码在五百万两。”
“整理好供词,交予太师。”
“是!”
庆和元年(1403年),腊月初九。蓝闹接到,郑和奏折,已经清除倭寇,查明赃物五百万两,并附上供词。只是,归化琉球,没有实际效果。
“三位杨先生,根据郑和奏报,藏身琉球的倭寇,已经被全锅端了。在审问中,他们交代出赃物,白银五百万两。并且,供出了我大明跟倭寇勾结的不法商贩。”蓝闹将郑和送来的供词交给三位阁老。
“勾结倭寇,那是抄家灭门之罪。”杨士奇斩金截铁地说到。
“那你们看,这事情交给谁办合适呢?”
“周志新!”杨荣毫不犹豫地推举。
“周志新的确不错,几个月下来,商场风气大有好转,那些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之人,被周志新抓了不少。”
“那就让周志新去抓那些跟倭寇勾结的人吧!”
“嗯!”
“勾结倭寇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但是有一件事情,还需要三位先生出个注意。大明之地,应该说大明的语言,识大明的文字,用大明的制度和计量。我准备在琉球实行这一政策,不知道三位有好的建议吗?”
“统一语言,统一文字,统一制度和计量,那是秦始皇所做的事情,不知道太师何意?”杨溥问了一句。
“言同语,字同文,车同轨,这样不好吗?”蓝闹反问一句。
“想要实行,言同语,字同文,车同轨,得大棒和萝卜两手准备。首先用大棒镇压琉球的贵族,同时用萝卜去奖励琉球的老百姓。对老百姓来说,只要有吃,有穿,有住,说什么语言,用什么文字,并不重要。”杨士奇补充到。
“想要言同语,字同文,车同轨,还得需要时间。起码需要一代至两代人,慢慢来。”杨荣再次补充。
“你们给我列一个名单,看那些人合适去做这个。同化琉球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高丽和日本,以及南洋各国和安南都在我的计划之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是王土,必说王语。”蓝闹非常严肃地说道,三杨阁老相互对视,他们终于明白了,自己面对的太师是什么样子的人。
“太师,我们需要人才,可否开科举,招收天下俊才。”杨士奇心平气和地建议到。
“可以!先开院试,再乡试,然后会试,殿试就不用了。院试录取人数不变,乡试录取人数增加两成,会试录取人数增加五成。就由你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