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现成的机会。就是郭汜扣押了百官在长安城中。原来看管严密,最近却不怎么管了,任他们自生自灭。若是自己能够救出百官,送到河东去,不光天子感激,会赐个自己官职爵位。更重要的是一下子多了许多朝廷大臣的支持,自己未必不能成为一个主要的力量。
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把百官救出来,又怎么安然送到河东去。
杨奉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找一个人和自己里应外合去做这件事情。这个人杨奉选定的目标是董承。
这个董承原先做在牛辅麾下的时候就和杨奉有旧。杨奉当年原本准备通过董承的引荐投靠牛辅,结果董卓死后,牛辅被杀,杨奉选择了势力最大的李傕投降。
虽说如此,但是杨奉知道董承是个重义气的人。他若相求,董承不会不允,而且自己还送份功名给他不是。
杨奉让心腹带了自己的密信趁夜坠出城去,去安陵寻找董承。当日董承接了朱隽的命令驻扎在池阳,哪知没有过了几日,大将军李傕又下令让自己的侄子李进接收池阳。董承不敢抵挡,之后就领兵就近屯驻安陵。
由于没有收到朝廷的命令,董承进退失据,也不知该如何打算。献帝讨郭汜檄文一出的时候,董承也很激动,有心响应。但是后来一看羽林军和城门校尉都按兵不动,自己这个安集将军还是好好呆着别啃气算了。
杨奉的亲兵带给董承的密信,很简单也说得很清楚。大意是他投李傕本以为能报国,但是他后来发现李傕暗中拘禁献帝;本想救献帝出水火,哪知阴差阳错,却被田靖误会带献帝去了河东。后来无法误投了郭汜这个国贼,等到发现为时已晚。现在他决定弃暗投明,希望董承和他共襄义举。
具体的办法也很简单,第一董承带兵佯攻长安,杨奉建议趁夜袭营,然后暗中救了百官化妆成杨奉的部属一起出城。与董承汇合之后,大军北上走上郡,绕道赶往河东的安邑。
董承自然不会杨奉一说就信,但是打动他的是能够救百官还朝,一旦成功,自己的位置自然会重要起来。说是政治投机也好,但是值得一试。
不过上郡的道路怎么走呢,那里近一百年来都是南匈奴的属地,汉军已经很久没有到过上郡了,不认识路是一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遇到匈奴怎么办呢?杨奉在信中说他自由办法。
董承心想只要有五成的把握他就愿意一试,大不了此计不成,自己率兵撤离就是,这关键的时候郭汜也不敢逼自己太甚。
董承收到信后,立马集结麾下五千兵马去长安城下叫阵。
……………………………………………………………………
郭汜心说还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董承这种小角色如今都敢来长安城下叫板,若是平日自己定带骑兵出去一次打服了他。但是考虑到如今局势复杂,而且还要与李傕谈判,决定不去理他。
董承乃能让郭汜如意,安排卫兵在城下大骂郭汜,一组人骂完再来一组,还是车轮战。
郭汜大怒,心说管他三七二十一,今日定然先杀了董承不可。哪知道这时杨奉献上一计:“董承的兵马原来疲劳,骂了一日见我军不敢出城,定然心生怠慢。今夜晚间的防守定然不严,我愿意请一支将令,今夜晚间带兵去劫营,杀他个片甲不留。”
郭汜听罢十分高兴,便同意了杨奉的计策。但是全然没有想到这几日的谈判,未来会把交出杨奉作为一个砝码。毕竟对郭汜来说,杨奉的分量太轻了,而对李傕来说,杨奉的作用又太大了。
到了晚上,杨奉早悄悄把接出来的百官换上士兵的服装。子时的时候,长安城开北面的洛城门,杨奉领了兵马“人衔枚,马摘铃”悄悄出城去劫董承的营寨。
郭汜本来还在城中准备等杨奉的捷报,哪知道到了天明都没有一点消息,派斥候一看,才知道杨奉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