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蓟县城下,鞠夏对决(2 / 3)

把堂上众谋士争论一事讲出。鞠义听完,心中暗叹一口气,哎,这些谋士不到前方来看战场形势,只是一味空谈,白白贻误了大好战机呀。

不过鞠义是忠心之人,主公有命自然听从,再加上南下易京只是战略上考虑不同,未必不是好的办法。而且袁绍派郭图来监军,应该是考虑到自己有“将在外不受君命”的可能,应该给了郭图随机决断的权力,自己犯不着违令。更关键的是刘和带领的那三万兵马的底细,鞠义最清楚不过。他们若是虚张声势还行,一旦北上兵围易京,公孙瓒只要一战就可将其击溃,到时候,自己这两万兵马回不到冀州,可就陷入死地了。

所以鞠义马上召集众将帐中议事,安排撤军事宜。众将到了帐中,鞠义看到阎柔等新负的幽州人马,心想,如果让阎柔等人围困冀州未必不是办法。如果这样倒要先将夏侯兰这一支援军打散,阎柔方可站稳脚跟了。想到此处,也不犹豫,一面传达袁绍的军令,一面安排在撤退之前,与夏侯兰一战的部署。

鞠义想到的办法,既简单又直接,就是请君入瓮。夏侯兰带兵来援,以五千人对敌两万余大军,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除非城内的刘纬台能看选择时机,两面夹击才有机会。但是刘纬台没有这个胆子,所以夏侯兰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兵找一个突破口,进城,协助刘纬台防守。如果放在以前,鞠义一定不会给夏侯兰这个机会,但是现在不同,现在冀州军要撤围南下,那么这就成了一个诱敌的机会。如果敌军进入自己的包围之中,鞠义相信自己的先登营能够歼灭八成以上的敌军。即使夏侯兰的前锋跑得快能够进城,只怕也剩不下多少人马。

第二日一早,鞠义让大军让开南门,在南门外东西两侧分别驻扎三千人马,摆出一个让夏侯兰入城的架势。为什么只驻扎六千人马呢,因为鞠义怕部队多了,夏侯兰不敢进城。为了稳妥起见,只在远处暗中埋伏了阎柔的三千骑兵,准备关键时候从后冲杀。剩下的部队仍然在蓟县另外三座城门外驻扎。

这一下夏侯兰也是纳闷,他并不知道鞠义已经接到了要撤围的命令,那么鞠义摆出这样的阵势,最可能的就是,吸引自己的部队入城,然后借机掩杀,顺便抢夺城门。如果事别人想到这里,那么就不会再考虑进城了。但是夏侯兰也清楚现在的形势。自己的五千队伍如果和鞠义正面交战,基本上没有胜利的机会。自己也曾想过趁夜袭营或者找敌人最弱的一处营寨进攻,找一个突破口,攻进城中的办法。

现在鞠义让开南门摆出请君入城的架势,等于算定了夏侯兰的想法。夏侯兰心想,鞠义这是在试我呀,如果我军敢进城,那么少不了弓弩齐发,两面掩杀;如果不敢进城,少不了士气受损。罢,既然鞠义敢摆出这样的阵势,我夏侯兰还真就不怕。

想到这里,夏侯兰击鼓聚将,安排阵法。不一会儿分配下去,部队安排停当,刀盾营,长矛营,弓箭营,辎重营,游骑兵各自列好阵势,竖起旗号。

只见一千骑兵为前锋,轻兵在前,弓箭营居中,刀盾营分列左右两侧,辎重营在刀盾营外侧,长矛营居后,一千骑兵游弋于后军。夏侯兰带着亲卫在弓箭营和长矛营之间,背后共站定十余名旗手各执旗帜,随时发号施令,调整阵法。

军阵已定,夏侯兰下令全军前进,保持阵型。夏侯兰的军队从城外十里处整军前进,随着离城门距离越来越近,眼看要进入鞠义部队的射程的时候,前面的骑兵和不着甲的轻兵,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虽然夏侯将军说敌人一定会等中军进入射程才发弩箭,但是万一敌人的弓弩手没有坚持住,手一松,那么这些人的小命就没有了。

不过敌人的弓弩手显然训练有素,硬是放过了前军一箭未发。就在夏侯兰的中军快要进入敌人射程的时候,只见夏侯兰身后的旗帜变化,中军鼓声响起,阵势一下变了。先是前锋骑兵,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