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无奈的移民(3 / 3)

军,在陕北抢不到粮食后,已经东渡黄河流窜到了山西。

可以说,明末的动乱,根本原因就是缺粮,特别是北方,朝廷就是免除所有税赋,官绅地主不收一粒粮食的地租,还是会有很多人吃不饱饭要造反。

其实这一时期,湖广和江南的税赋,比北方的陕西山西要重多了。

虽说南方农民承担的税赋更重,可就是因为粮食产出高,百姓还有一口吃的,所以在南方,就没有大规模的农民去造反。

文启东发现,怀庆府这个地方,正处于北方几省的中心地带,灾害多不说,还一圈都借不上力,想补给个粮食都困难。

而且这个地方还是兵家必争之地,养不了兵,还得不停地应付各方的敌人,从商周以后,就没有那个势力能在这个地方发展壮大的。

对于山阳镇的定位,文启东想好了,不再扩大发展了,就保持目前的现状,只要有自保之力就行了。

现在的山阳镇,一万多米的外城墙,就是想要自保,最低也得有一万团丁。

于是,文启东在建筑新城的流民中,挑了一万流民出来,留在了山阳镇。

其余的二万多流民,和黄河岸边的几万流民一起,全部迁移到大员岛上去。

并且为了在缺粮前,把这近八万流民送走,文启东从张家口运回来的粮食,没有进山阳镇的仓库,而是直接运到流民大营。

这几万石的粮食,就是几万流民,能走到海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