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连云镇(2 / 3)

失,又不定时的出现。

不定时的消失,是海州那边不能长时间不露面,要不然,前期的心血就白费了。

如今,海边上的安置营地,已经变成了一座几万人聚集的城镇。

就这还是在开春后,给那些附近的村民,每家每户都发了一石粮食和三斗种子,遣散了近万户人家,让他们回家春耕的结果。

要不然,光是海边的安置营地,就会超过十万人。

就是现在,还是有近六万人呆在安置营地里,搞的营地里的人口,比海州府城内的人都多。

为了能多抽出时间,把海州安置营地的事捋顺,在运粮的车队过了京师,进入保定府境内后,文启东在一天夜里,处死了几十名想打运粮车队主意的盗匪。

然后,他把这些盗匪的尸体,用树干挂在官道旁,每隔几十里挂几个,一直挂到彰德府,尸体上,都附带着告示,警告沿途的兵匪盗匪,死亡车队又来了,要是不想死,就离运粮车队远些。

虽然这些尸体,很快就被当地的官府收敛了,可死亡车队的名头,已经传播开来。

效果很明显,连续两天的行程,不要说盗匪了,就是官府的驿马和南来北往的官绅富人,都对运粮车队进行避让。

这样一来,文启东每天待在海州的时间就多了一些。

如今海边的安置营地,占地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亩,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

不错,半年的时间,文启东在海州的海边,又建起了一座城。

原先的一千亩安置营地变成了内城,外扩的二千多亩地,是还没完工的外城。

为了不让来到安置营地的村民流民闲着,文启东只能不停地搞基建,结果,前后近十万的人工,加上大半年时间的努力,生生在海边凭空建起了一座城。

虽说这座新城内的建筑,不是如山阳镇一样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但也都是青砖碧瓦砖石结构房屋,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整齐的竖立在横平竖直的铺砖街道上,让每一个进入安置营地的人,都禁不住感叹海盗们的豪奢。

是的,现在的安置营地,已经有商人进来开店了。

几万人长时间的聚在一起,要是没有基本的服务业,生活是不方便的。

为了方便目前居住在安置营地里的人,整个安置营地,用了两条最长的大街,来作为商业服务街道。

一条是直通码头的大街,一条是内城和外城相通主街,两条街道上,现在已有十几家店铺。

安置营地内,不光有外来人开办的商铺,还有三家商铺,是海盗和营地内长期滞留的村民负责开办的。

这三家商铺,一家卖各种特制腌海鱼制品,一家卖各种海菜制品,另外一家卖海盐和鱼油,都是靠海吃海的营生。

安置营地之所以能做这些生意,还是文启东开了黑科技的结果。

像是那些腌制海鱼制品,还有那些各品种的干制海菜,要是没有文启东提供的无毒无公害防腐剂,根本做不出来。

古人也不傻,对海里的鱼和浅海里的海草,也知道都是能吃的东西,包括腌制鱼干,都不是啥新奇的东西。

但是,由于海鱼的特殊性,除了住在海边离海近的地区,能靠着海鱼填饱肚子外,远离海岸的地区,根本吃不上海产品。

原因很简单,只因海鱼一离开海水,腐烂的太快了,哪怕是腌制的海鱼,气味也很重,一般人闻之就欲呕,更不要说去吃了。

还有一个原因,由于古代的盐比鱼贵,腌制的东西成本很高,而这些腌制品,富人不愿意吃,普通人家和穷人吃不起,没有市场的东西,当然流通不起来。

那些浅海中的海菜,不能像后世一样成为日常菜品,也是因为腐烂的太快,不易保存。

这些古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在文启东这就不